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成邑迴歸魯國,實質上是迴歸了孟氏家族而已。但站在整個魯國國家層面上講,畢竟是魯國的事,這符合魯國的國家利益。
所以,聽說自己的得意弟子子貢再次為魯國爭取到了巨大利益,孔子非常欣慰。
子貢,你一直都是為師的驕傲!
在政壇上,同樣讓孔子感到驕傲的弟子,還有冉求、高柴、仲由等人。
其中冉求雖然效力於季氏家族,但畢竟是魯國功臣,為魯國也作出了巨大貢獻。
而高柴、仲由在衛國,總令孔子擔心。
因為,衛國不穩!
隨著晉國局勢的穩定,晉國執政上卿趙鞅開始報復此前衛國追隨齊國干涉晉國內政,多次發兵討伐衛國。
其實,報復衛國是假,趙鞅真正的目的,是送衛國世子蒯聵回衛國奪位。
此時的蒯聵,既是衛國世子,又是趙氏家臣。如果蒯聵回衛國奪得君位,那整個衛國從此就將聽命於咱老趙家。
趙鞅的算盤叫如意。
當然,趙鞅也不敢過於明目張膽,畢竟一國合法合禮的國君健在,任何去奪其屁股下張把椅子的行為,都被視為大逆不道,是叛亂行為。
趙鞅幫助蒯聵攻取了衛國重鎮戚邑,即今河南省濮陽市新市區,那裡如今還有一個戚城遺址。這個遺址,就是曾經的衛國春秋風雲大牛人蒯聵居住過的地方。
蒯聵很清楚,衛國上軍將趙鞅能夠為他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就得算自己了。
自己在衛國的那些個力量,現在是時候動用了。
但當年自己的鐵桿好友公叔戍已經在春秋江湖煙消雲散了,連公叔戍曾經駐守過的衛國重鎮蒲邑,如今也成了衛國執政上卿孔悝的封邑。
蒲邑邑宰,是仲由。
是那個孔子高徒仲由嗎?他原本不是擔任衛國孔氏家族的家宰嗎?
是的,家宰也是仲由擔任,但蒲邑作為孔氏家族的重要邑宰,且曾經是政見不和的公叔戍封邑,這樣的地盤,需要有經驗的能人去治理。
仲由當然是有能耐的,因為仲由在魯國治理城邑的經驗,令孔悝覺得非常實用。
仲由曾經在魯國擔任季氏家宰時,兼任了季氏封邑邵邑的邑宰。當時,季氏家族發展規劃中有一項重要決策,就是五個月內在邵邑挖通一條運河。
這個任務相當艱鉅,到底有多艱鉅沒有具體記錄,反正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那個年代,按正常的做法,五個月內實在無法完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