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神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單安仁送走陳久後,馬上就將所有造船有關的人都集中起來,不夠的就從全國徵召。
反正就是一點,只要是有些造船技術的人,都在徵召之中,且待遇豐厚。
這是陳久特別吩咐的,不要怠慢這些技術人員,需要善待和提升福利。
於是在大明之中,再次掀起一股熱潮,就是船工地位漲了。
就算是一些官員都是不敢怠慢了,一個個都是學會遵從現實,知道朝廷需要什麼,就要尊重什麼,否則他們就不用當官了。
當然之前一系列牽扯的人處理後,一些地方真的沒有官員了,就讓官吏暫代和考核。
這些人同時知道,這是國師大人的意思,給他們一個打破舊制的機會。
一個個心中十分地感激,更是不容自己犯錯。
要知道自古以來,官吏成為官員的事情,幾乎是很少見的,而這一次大明直接通告了。
無疑說明,有能力者,透過考核後,官吏也可以成為官員,這就無疑打破了舊制。
更讓一個個官員們棘手起來。
現在看似官員不足,那是因為大明穩定的時間不長,科舉也就一次而已,但以後會多起來的,自然是不能讓官吏佔據了主導,所以他們不賣力的話,就會被頂出去的。
如此一來,進一步地加劇了官員的努力拼搏,可不想好好的官位,就這麼沒了。
陳久的用意,就是如此,那些個尸位素餐的人,就不配成為官員,哪怕是官吏在學術上不如他們,但做事上,也不會比他們差的。
坐不上太大的官,但縣令一級,問題還不太大的。
要是有能力,知州也不是能當一當的,這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陳久的作為,自然是讓朱元璋非常地滿意,知道他有自己的一套用人手段後,自然就不會插手了,畢竟有些事,有所作為,都是需要心中清楚的。
否則出了事,可不是小事。
這些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著想,即使將來官員後備人員夠多了,也不是不能用他們,這一條路不會斷,但只會更加艱辛。
畢竟想要出頭,就需要有足夠的本事,否則誰願意承擔推薦的責任。
這一批人,是大明此刻最先一批打破官吏不能成為官員的人,最為需要感激的就是當朝國師,這是無可置疑的事實。
正因為如此,他們心裡很清楚,要是做不出政績,愧對自己不說,更是愧對國師對他們的提攜之恩,即使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