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幫子坑貨,全都是天坑!
”
“皇帝朝令夕改,毫無主見!
”
“大臣朝三暮四,居然連川兵都給調來,怎麼不把瓊州府的兵調來!
”
“武將貪生怕死,四萬大軍一戰即潰,踏馬的就算是四萬頭豬,韃子們一天也抓不完!
”
“千叮萬囑別主動出擊,黏住韃子等待我過來就行,全當耳邊風!
”
“孫承宗啊孫承宗,我真是高看你了!
”
透過詢問潰兵,陳然已經瞭解了大概。
四萬遼鎮援兵,開始的時候的確是按照陳然的要求,給予後金足夠壓力黏住他們,等待後續人馬到來。
可問題在於,孫承宗離開了軍中,去了錦州城坐鎮。
離開了之後,他將軍中指揮大權交給了遼東布政使下左參議的錦州監軍道張春。
說白了,就是一個監督武將的大秘。
一個三十餘歲的文官大秘,指揮一群總兵參將遊擊去打仗。
在陳然看來是個笑話,可在這個時代,卻是政治正確的‘以文馭武"!
孫承宗敏銳的察覺到,自己在遼東待不了多久了。
在離開之前,打算培養看重的年輕人迅速成長起來。
錦州監軍道張春,就是最為看重之人。
為了給他磨礪的機會,以及分潤戰後的功勳,孫承宗將大軍交給了張春。
。medabc。。江南
結果就是,年輕氣盛的張春,覺得陳然一個區區武夫都能打贏建奴,自己自然也行,隨之就有了昨天的大戰。
“早知道文官們沒好東西。
”
文官們輕易拋灑數萬大軍,陳然也是理直氣壯的怒罵“一群廢物種子,還讀書人,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我軍中隨便挑個伙伕,都比他們會打仗!
”
東江鎮眾將本就對文官不滿,聽聞大帥發火,自是紛紛怒罵呵斥,大聲數落文官宣洩仇恨。
嚷了一會,眾將紛紛表態“大帥,退兵吧~~~”
“是啊大帥,直面建奴舉國之力,恐力有不逮,不如先行退兵?”
“等趙帥滿帥還有山海關的兵到了,再一起來就是。
”
面對勸說,陳然也動搖過。
兩萬打好幾萬,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