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拿馬之後,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就派遣工程人員,對堵塞航道的情況做了分析,並且對疏通航道做了全面評估。得出的結論時。疏通航道、以及清理加通湖裡的沉船、水雷等等危險物品至少需要第二條巴拿馬運河少多少。
毫無疑問,這樣的結論,等於宣判了巴拿馬運河的死刑。
別說在戰爭期間疏通運河,即便在戰後,共和國當局選擇修建第二條運河,也沒有考慮疏通巴拿馬運河。雖然這不完全處於經濟因素,與政治問題有很大的關係,即巴拿馬當局在戰後更多的依靠歐洲提供的援助,有意疏遠共和國,迫使共和國在考慮打通太平洋與大西洋航線的時候,不得不從政治利益出發。計戈投入舊萬億,開挖尼加拉瓜運河(後來隨著航空運輸迅速崛起。海運逐漸沒落,這一計劃也沒有能夠實施,還是由歐洲出資,疏通了巴拿馬運河),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這仍然是經濟問題,即巨大的投入不建德能夠收到同樣巨大的回報。
不管怎麼說,戰爭期間是別想讓巴拿馬運河通航了。
受此影響,共和國當局不得不調整戰略部署,比如讓天軍將大約一半的戰略轟炸機留在了太平洋,而不是全部派往大西洋。又比如,在安排後期戰略打擊的時候,將美國本土分成了兩個部分,由天軍負責中部地區,海軍負責東部地區,從而有效利用部署在太平洋上的戰略轟
機。
問題是,這些調整,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後勤保障遇到的困難。
前面提到過,雖然從共和國出發;經馬六甲海陝、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海峽,再到加勒比海的航線不比太平洋航線長多少,但是受幾處海上咽喉,比如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與直布羅陀海峽的通航能力。以及沿途缺乏大型物資轉運中心,特別是在過了蘇伊士運河之後,幾乎沒有可靠的停泊點,所以這條航線的運輸能力非常有限,僅能滿足前線作戰需求的一半左右,另外一半物資必須走第三條航線,即在經馬六甲海峽之後,橫渡印度洋,從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再經維德角群島橫渡大西洋,到達小安德列斯群島之後進入加勒比海,前往古巴。雖然這條航線上的物資轉運地比較平均,進入印度洋之後,可以在迫戈加西亞、福爾斯灣停留,進入大西洋後,還能在維德角群島與小安德列斯群烏停留,總共有四處大型物資轉運中心,足以為數十支船隊提供支援。但是這條航線的距離非常遙遠,即便為船隊配備那些具有無限續航能力的高階商船,也無法保證運輸效率。準確的說,運送相同的物資,在這條航;線上投入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