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第5/6頁)
起一聲羌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之嫌。
誰也沒想到第一個站出來提出郡主的是太傅府的公子、戶部侍郎,如今士林清流的領軍人物、最年輕的閣臣陳櫟川。這.....先不說他這麼一提,在清流中就難再立足,就是於私,誰不知道太傅府嫡小姐想要為後的決心.....眾人怎麼都沒想到第一個提出郡主的竟然是他。
還沒等人反對,龍椅上的陛下先說話了:“愛卿是朕之肱骨,大胤能臣,識人方面也勝人一籌。”
眾臣:.....陛下御極近十年,從未這樣熱情地誇過臣子,如今都便宜陳侍郎了。有了第一個出頭擔罵名的,其他人也敢說話吹捧郡主了。
聖心如此之明,建曌帝又不是個好說話的皇帝,被御史指著鼻子罵諂媚的臣子越來越多。
朝堂你來我往,兩邊人已經是涇渭分明。
徐士行饒有趣味地看著,沒想到就是有意彈壓著,英國公一黨也壯大起來了,被他們拉上船的人還真不少。只是,在他們看來是上船,在徐士行看來卻是被拉下水。
其中宋子明是言辭最激烈打衝鋒的,他如今就是不想衝都沒辦法了,英國公就是把他當咬人的狗用的。不能咬人了,他就沒用了。就是這個泰寧侯怎麼能站隊站得如此堅定,這明明該是一個很有分寸的聰明人吶。徐士行看著下面一個個義正詞嚴,其實各懷心思的臣子,一個個琢磨過來,最後卡在秦執禮這邊,他一時間想不通這樣一個聰明人如何被英國公府拉下水的,還入水這樣深。
就在英國公斷定陛下縱然有彈壓他們國公府的心思,但面對如此多官員站隊,即使是大權在握的陛下,也不能不考慮一意孤行的後果。
他卻低估了陛下一意孤行的決心。
既然這麼些官員都下了水或者說上了不該上的船,確實難辦,但也不是一個辦法都沒有,例如徐士行決定採取的辦法——全擼下來。如今大胤穩定,國泰民安,外敵無擾,邊境安全,他難道還慢慢給這些錯了方向的講道理哄著他們不成?
所有人都以為前朝就立後這件事必然會僵持已久,誰也沒想到一切迅速結束了。不僅是陛下手起刀落的決斷,此時讓所有人更意外的已經不是太傅府陳侍郎的站隊,而是宗室站了郡主的隊。
皇族宗室支援立坤儀郡主為後!
這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聽到訊息的太后簡直驚到半天說不出話!她始終稱病不動,就是因為她知道不管是前朝還是宗室這兩關都難過。
柳嬤嬤也是一臉凝重,“誰也想不到老王爺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