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原先,在沒有聯邦海軍介入的情況之下,幕府軍隊將不得不長途跋涉、翻山越嶺才能抵達目的地,這無疑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和物資。
但是,有了聯邦海軍的相助,幕府軍隊就可以走海路運兵前往目的地,不僅可以直達,也能極大減少此次作戰所需要耗費的物資。
這對於目前財政十分緊張的德川幕府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而且潘升也非常講道理的表示德川幕府是中華聯邦政府的重要合作伙伴,所以在錢的問題上可以不加錢,可以稍微減免一些,給予優惠價格。
德川治濟遂千恩萬謝表示,德川幕府會永遠是中華聯邦忠實的朋友,他們將永遠追隨中華聯邦的腳步,以中華聯邦大總統趙學寧的意志為最高意志。
這話說的,可真是老神仙放屁——不同凡響。
當然,德川治濟說的話,潘升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會相信。
於是在蘭芳十三年四月的時候,德川幕府已經做好了戰鬥所需要的後勤物資保障工作,並且集合了一支三萬人的軍隊。
這支軍隊以幕府直轄旗本武裝為主要力量,配合上一些親藩大名所派遣過來幫助幕府作戰的軍隊,無論是忠誠度還是戰鬥力,都是目前幕府所能拿出的最精銳的武裝。
且在中華聯邦軍事顧問團的訓練之下,這支軍隊當中的旗本武士也基本上都捨棄了武士刀,轉而改用聯邦制式槍械,以燧發槍和刺刀作為主要作戰力量。
雖然勉強可以熟練使用燧發槍和刺刀作戰的人數只有一萬人左右,其他的兩萬多人其實還是傳統的日式冷兵器軍隊,但是至少這支冷熱混合的軍隊還是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中華軍隊的影子在。
蘭芳十三年五月,也就是趙學寧決定發動北伐和西征大作戰的同時,德川幕府也正式宣佈要討伐以薩摩藩為首的叛逆大名。
他們的討伐佈告不僅是以幕府的名義發出的,也有京都朝廷天皇的名義所發出的討伐命令。
倒黴的天皇日子過得緊巴巴,在德川幕府減少皇室經費供應的威脅之下,不得不以天皇本人的名義釋出討伐詔書,宣佈幕府討伐的行動是正義的,是合法的,是順應民心的。
由此,德川幕府在大義名分上將薩摩藩等反叛集團打為賊軍,而幕府軍隊則成為真正的“皇軍”。
甭管實際情況怎麼樣,打仗這種大事,多多少少還是需要有一些大義名分牽扯其中。
作為實質上的中央政府,如果連德川幕府自己都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