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武王分封魯國 (第2/3頁)
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很顯然,完全相信這些所謂的史料,那要把神經弄崩潰的。
什麼周文王十三歲生子之類的,也許只是一個傳說,我們就不去糾結了。
反正,大周王朝自建立起,整個王朝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但周武王卻已經難以扛起整個王朝的責任了,是的,天下太大了。
那就將大周王朝的主體責任,讓自己的兄弟們以及朝中重臣們分擔吧。
除繼續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這三大賢才外,周武王實施了大規模的分封諸侯政策。
分封諸侯,目的是鞏固以周王室為核心的統治,擴大王室宗親的勢力。
大周王朝對王室宗親以及參與滅商的有功之臣和部落論功行賞,一開始分封了71個諸侯國,但這些諸侯國所承擔的主體責任是不同的。
分封黃帝后裔於祝國、堯帝后裔於薊國、舜帝后裔於陳國,分封夏朝後裔於杞國,商朝後裔於殷國,稱為二王三恪。
這些諸侯的主體責任是興滅國,繼絕世,發揚古代先王之盛德。
所以,這些諸侯名義上不是大周王朝的臣子,而是大周王朝的貴賓。
大周王朝對這些諸侯以貴賓相待,以示對古代先王之德的尊敬。
其中,對於剛剛被大周所滅的商王朝京畿,周武王將其一分為四。
封商紂王帝辛之子武庚於殷國,封親兄弟管叔於衛國、蔡叔於墉國、霍叔於邶國。
衛國、墉國、邶國此三國的主體責任是監視殷國。
分封了53位王室宗親為諸侯,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
但是,這53位宗親中,有一個魯國,侯爵,享國百里,國君正是周公姬旦。
周公姬旦被封於魯國,魯國在哪裡?山東那一帶,那趕快走馬上任啊。
但對周公姬旦來說,真的沒有那麼容易,他根本沒有精力去管自己的魯國那檔子事。
且不要說當時天子分封給自己的魯國完全處於東夷蠻荒之地,遠離王朝京畿,單單是那些地方以前忠於商王朝,你周王朝剛剛滅了大商王朝,現在就要去那裡統治,這個安全隱患大了去了。
相比其他兄弟所得之國,貌似魯國這塊地實在是太差了。
但周公姬旦卻必須接受,因為他是王室宗親,而且是周文王十位嫡子中最賢者之一。
再說,天子哥哥把魯國分封給自己,同樣把地理位置更加差的燕國封給了召公奭,將與魯國差不多條件的齊國封給了太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