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商周的四大先賢 (第1/3頁)
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魯國,真的要走下坡路了嗎?我們在後面細細道來。
只是,柳下惠先生卻是沒法看到了。
公元前621年12月3日,周襄王31年,魯文公6年,魯國曆史上一位傑出人物柳下惠去世,享年一百歲。
柳下惠是公認的春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魯國曆史上又一位聖人級別的大牛人。
魯國曆史上,總共出過四位聖人。
第一位是周公姬旦,被儒家視為聖人。
第二位正是柳下惠,被稱為和聖。
第三位是孔子,人稱孔聖人。
第四位是孟子,人稱亞聖。
和聖柳下惠,是與清聖伯夷、任聖伊尹、時聖孔子相併列的四大先賢,這是孟子的評價。
用孟子的話講,伯夷是聖人之中清高的人,伊尹是聖人之中負責的人,柳下惠是聖人之中隨和的人,孔子是聖人之中識時務的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
伯夷是商朝孤竹國國君長子,本應繼承君位。但他認為如今大商王朝施行暴政,天下到處是暴民,自己不願事奉,所以隱居到了北海邊,希冀著天下清平。
孤竹國君無奈,只好將君位傳給了伯夷三弟叔齊。
但叔齊卻非得把君位還給伯夷,伯夷堅決不肯接受,最後逃亡去了西岐,叔齊居然也追到了西岐。
兩人都認為,大商王朝都是自己要輔佐的王朝。但此時大商王朝殘暴腐敗,故先隱居起來,等到政治清明國泰民安了,再去治理孤竹國。
但後來武王伐滅了大商王朝,伯夷、叔齊堅決不肯做大周王朝的子民,最後雙雙餓死於首陽山。
對伯夷來說,你周武王不是自己認定的天子,自己不會去輔佐。你大周王朝的百姓,不是自己原先大商王朝的百姓,自己不會去治理。
伯夷就是這樣一個人,天下太平,就出來做事;天下混亂,就退居田野。
事奉君主,並不是為了權力和財富,而是要看是否值得自己輔佐。
這樣的人,相當於員工挑選老闆。用現代的話來講,清高了不是?
但人家確實有才啊。不管如何,孟子認為,伯夷乃聖之清高也。
伊尹也是大商王朝的賢人能人,其道德、學問、經濟、事功俱全,擔任商王朝成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的最高行政長官。
伊尹整頓吏治,體貼民心,洞察國情,實現了大商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