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布:還國於公子夏!
公子夏非常感激,他當了邾國國君,史稱邾君夏。
邾君夏立即宣佈,將邾國一半的國土封給叔術,兩人一人一半。
叔術哪裡敢接受這樣的恩賜?當即就推辭拒賞。
邾君夏無奈,對叔術道:“那,孤就把邾國三分之一土地給叔父作食邑,如何?”
叔術仍舊堅持辭讓,邾君夏退了一步,表示給四分之一國土,叔術也不要。
最後邾君夏強令叔術接受濫邑作為食邑,濫邑約佔整個邾國的五分之一土地。
叔術從此退出邾國朝堂,到自己的封地濫邑居住。
邾君夏對這位叔叔非常感激,他宣佈濫邑具有高度自治權,不需要對邾國承擔任何義務。
濫邑若有事,邾國傾國相助。
這便是濫國的由來。
也就是說,春秋開啟之前,魯國重要鄰邦邾國相繼發生了一系列大事,最後一分為三,即邾國、小邾國、濫國。
邾君夏知恩圖報,三次厚賞叔術,亦成為美談。
古人稱呼那些有德有義的人,有時會在其名後加一個父字,故後人也尊稱他為夏父。
鄰邦是很重要的,春秋的歷史,對晉國、楚國、齊國這樣的大國來講,是一個需要放眼天下,力圖諸侯爭霸的歷史。
但對魯國這樣的諸侯國來講,需要的則是處理好與大國的關係,併為自己國家的壯大強盛而不斷圖謀鄰國的歷史。
邾國、小邾國、濫國這樣的小國,在魯國的春秋舞臺上,自然將要扮演一定份量的配角,至少,是需要經常跑的龍套那種。
春秋舞臺的精彩,並非專屬於大國表演。
任何一個史上留名的諸侯國,哪怕再小,也有著其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值得後人尊重。
如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