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民祭祀祖先怎麼辦?

這個也有規定,就是在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

古時把人生前與死後是緊密聯絡起來的,活著時要吃飯,死了也要吃,這個吃就是靠後人祭祀供奉。

得不到供奉祭祀,就意味著要捱餓。

所以,國君去世後,能否進入宗廟,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君薨後,會被安排進宗廟。

如有的靠弒君得來的君位,如魯廢公,就不給進宗廟。

前面說過,宗廟是供奉歷朝歷代先君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

這個規定延續了很長時間,但到大漢王朝起,皇帝開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到了大明王朝,明太祖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到明朝嘉靖皇帝,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這個我們扯得有點遠了。我們接著講魯國公室這件事,即關於魯僖公為先還是魯閔公為先的爭論這事。

聽主事官員提出自己的問題,夏父弗忌把眼一瞪,道:“這有什麼不妥的?

僖公之明德,遠大於閔公,那自然可以將僖公位列閔公之上。”

主事辯駁道:“宗廟自有宗廟的規矩,宗廟的昭穆次序,是用來排列世系的先後,理順後人的親疏關係。

祭祀是一個講究孝道的最高禮儀,與其在世時的功績又有什麼關係呢?

樂師和史官的職責是記載世次國君的先後,宗伯和太祝的職責是明確昭穆的次序,不能越禮。

如今,您以明德之別,混亂世次之序,把僖公排在閔公之前,這就是越禮。

請您好好想想,從商人最早的首領玄王到主癸,都不及湯的明德。

從周人最早的首領后稷到王季,都不及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明德。

可是商人、周人在冬祭時,並沒有因此把湯和文王、武王排列在他們最早的祖先前面,這就是守禮。

我們魯國怎麼可以違反這麼重要的禮制呢?”

夏父忌伯說不過這位主事的直接下屬,但他是領導,自然有領導的大殺招:

“到底你是宗伯還是我是宗伯?啊?你難道可以違抗領導的命令嗎?”

得,就這一句,就把主事給悶殺了。

主事無奈,只好按夏父弗忌的要求,在冬祭時將魯僖公放到了魯閔公之前。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LOL:你也不想被全網直播吧?

LOL:你也不想被全網直播吧?

南風拂我意
《重生S6日記》 “我叫陳一秋,我重生了。” “壞訊息:我是RNG隊員,無系統。” “好訊息:能走,兩個靈魂...
歷史 連載 35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