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終於把魯莊公惹火了,下詔免了柳下惠的職。
就這樣,柳下惠第二次被罷官。
回到家裡的柳下惠也不灰心,他就繼續讀他的書,治理自己的封邑,貌似這一次被罷官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
遣返齊國人的事,結果我們都知道,召忽不願回齊國,當場就自殺身亡。
而管仲回到齊國後,居然被任命為相國,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幫助齊桓公成就了春秋霸業。
尤其是當時柳下惠認為,如果齊軍敢再進犯魯國,師出無名必遭敗績。
結果兩國於公元前684年爆發的長勺之戰,果然魯軍大勝。
想想看,如果當時魯國頂住壓力,重用已經在魯國的管仲,管仲不是在齊國推行改革,而是在魯國推行改革,那春秋江湖會不會是另外一種景象呢?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
柳下惠也繼續過著自己的日子。
結果過了四年,魯莊公終於想起了柳下惠,他其實一直很後悔當時沒聽柳下惠的話,後悔放跑了天下第一大能臣管夷吾。
“把季禽召回來吧,官復原職。”魯莊公下了命令。
柳下惠第三次出仕,繼續擔任上大夫士師。
這個時候的魯國,面臨著來自齊國的巨大壓力。
那位在長勺之戰中幫助魯桓公打敗齊軍的曹劌貌似就曇花一現,為魯國拼殺疆場的是大夫曹沫。
但曹沫卻是個常敗將軍,與齊軍一連三戰,均告敗績。
當時齊桓公已經在管仲等人的輔佐下,國家實力迅速提升,曾經山東大地齊魯兩雄相爭的局面,完全成了歷史。
魯莊公無奈,只好向齊國低頭。
公元前681年,齊國和魯國在柯地召開盟會,兩國訂立同盟條約。
誰料,就在這個會盟現場,魯國大夫曹沫居然劫持齊桓公,逼迫齊國歸還侵佔魯國的城邑土地。
最後,齊國作出了妥協,歸還了土地。
魯國貌似在這次盟會中得到了巨大利益,曹沫為魯國作出了不朽的功勳。
回國後,朝堂上,魯莊公興奮異常,重賞曹沫。
誰都覺得國君應該重賞曹沫,曹沫更是得意洋洋。
此時,柳下惠卻提出強烈的反對意見。
柳下惠道:“主公,魯國取得失地,並非是透過會盟和談得來,亦非是師出有名討伐得來,卻是會盟現場劫持齊侯強迫得來,此乃大國失信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