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安靜之三 (第3/8頁)
宿星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嗎。其實也可以理解。大家的生存壓力都很大,而大一大二過時20年的課本也讓人感覺不到愛數學的可能。可即使那些獲得頂尖出路的學生們也在焦慮。進諮詢公司的焦慮去國外頂尖學府讀博的學生,在讀博的學生焦慮那些去大公司年薪百萬的學生。就像高考考到750就是最好,他們不清楚自己現在的人生有沒有達到最好的分數。
他們覺得自己是木桶,一條木頭短了,所有水都會漏出。沒有標準是最可怕的標準,他們只能想方設法地看周圍的人在做什麼。最可怕的事就是同齡人突然在一個他們之前沒注意到的領域做出了成績。於是他們又一窩蜂地去做,否則這就將成為另一部分人凌駕於他們之上的優點——說不定哪天,它就會起到作用,讓他們在某個篩選裡被篩下去。
比如社團活動,比如數學建模大賽,比如校團委活動,比如科研,比如實習。所以到底為什麼要做呢,只是因為別人做了,是這樣的。
大公司和頂尖學府的反饋也是這樣的。無論國內外。所有人的簡歷都越來越漂亮。這於是說明了,他們的擔心好像也不無道理:只要差了一點點,就會被社會拋下,萬劫不復。越是優秀,就越害怕失敗。
有時候事實也是這樣:你畢業,進大公司,月薪三萬,以為自己是成功人士。貸款500萬,買一套房,月供一萬五。這房必須買在好學區,否則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後來裁員了,你為了不被裁員加班,猝死。貸款斷供,你的父母捧著你的骨灰盒,和房子的拍賣信。
有時候生活確實就是這麼脆弱。還好,易晚的父母都不要他了——這聽起來有點黑色幽默。只有想到叔叔嬸嬸,易晚會有點愧疚,叔叔嬸嬸在他上大學後發生了新的變化,他們彷彿認為易晚作為一個本科生能在最好大學的招生處也呼風喚雨,一定能找到好辦法把堂弟也送進來——或者,至少能給堂弟介紹好工作。
所以易晚得有好工作。
易晚只想這一部分。他不想人際交往、人脈之類的。易晚一直都感受不到這部分。雖然他知道這也是很多人焦慮的源泉:大學是個好平臺,人脈總會有用的,所以誰我都得認識,萬一之後用得上呢?
班主任也找易晚談過幾次話。她也很關心易晚,是真切的關心,但不是關心他的學術。她說:“領導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尤其,你還是這樣好的學校裡的學生。你不能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領導力是什麼,是領導學科向前發展的能力嗎。班主任於是說:“你不懂,現在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