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名字——藤田組偽鈔事件 - 1 - (第2/6頁)
松本清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治十四年八月,在石狩川右岸須部都太地方一片未開墾的無名地(今月形町前身)上建成設定了樺戶集治監,至今已有九十餘年曆史。當時這裡只是繁茂無邊的原始森林,一條大河石狩川悠然穿過其中,常年籠罩於濃密的霧靄之中。
明治政府成立後,雖然陸續完備了國內各類行政機構,但由於“佐賀之亂”“神風連之亂”“西南戰爭”3等持續不斷的內亂,全國重罪犯人大量出現,而廢藩置縣後牢獄制度尚未成熟,牢屋設施落後且不足,難以關押數以千計的罪囚。
明治十一年經元老院提議,將全國被處以流放的重罪犯、刑期二十年以上的徒刑犯全部集中於日本各島嶼收監懲治,政府決定於北海道設定全國總懲治監,即樺戶集治監,並於明治十四年八月正式建成啟用。
至大正八年一月廢監止,使用共計三十九年,這期間此地令所有人聞風喪膽,以致百姓間說到“穿紅色囚服的壞人”,能令孩童立時停止哭泣。
然而正是這些囚犯,卻為北海道的拓殖開發做出了不可抹殺的巨大功績。毫不誇張地說,包括國道十二號線在內,道內各主要幹線道路基本都是由這些囚犯建成的。“月形”的地名來由,亦源自樺戶集治監的第一任典獄長月形潔的姓氏。
前風擋玻璃上的雨刮器忙碌地划動著,露出一個灰暗的扇形,透過扇形望去,腳下的道路筆直地通向廣袤的原野。
“司機師傅,這條路也是以前犯人們修建的吧?”
“是啊,這條路叫作樺戶道路,是犯人們用他們繁重的勞動建成的……哦,路右邊剛剛經過的那棵高大的榆樹您看到了嗎?”
安田忙回頭去看,但後車窗外只見一片乳白色。
“回來的時候您可得仔細看看呢。那棵樹叫作‘回望之榆’,在樺戶集治監服刑期滿出獄的人,都會站在這棵樹下回頭眺望,想念那些長年從事艱辛的體力勞動的獄友,然後沿著這條路一路走向巖見澤,所以就有了這個名稱。”
北海道的集治監,是專門用來關押被處以徒刑、流放刑以及終身監禁等重刑罪犯的設施,其中樺戶集治監於明治十四年八月、空知集治監於明治十五年六月、釧路集治監於明治十八年九月啟用。對被處無期徒刑的犯人,會在其腰部系以鐵鏈,下連兩條長二尺的鐵鏈,腳踝各系一鐵球,每個鐵球重約三點七五公斤,用以防範犯人逃跑。由於樺戶集治監是北海道最早的集治監,故驅使服刑犯人從事開墾以及修築道路等重體力勞動即是由此開始的,包括伐採原始森林、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