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在哪兒? (第2/6頁)
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學子卻是個秀才,姓趙,“實不相瞞,學生的老家十分窮苦,莫說正經學堂,便是囫圇書都翻不出兩本。”
他指了指自己,神情中既沒有礙於貧苦的窘迫,也沒有跳出家鄉的自得,“學生是村子裡近二十年來的唯一一個秀才,當年還是村長帶頭為學生湊的保銀……”
馬冰聽罷,十分唏噓,“如今朝廷已經不要保銀了。”
趙秀才笑著點頭,朝皇城所在的方向拱了拱手,“是啊,如今好了,真是皇恩浩蕩。”
謝鈺聽罷,心中忽然有些不是滋味。
二兩保銀對他們,對朝廷,其實算不得什麼,但對許多寒門學子而言,卻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譴。
趙秀才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有整個村子的人託著他往上走。
但在他們看不見的角落,又有多少人被小小一粒銀錠絆住腳……
但趙秀才沒覺得苦。
他甚至覺得能夠一路風餐露宿來到天子腳下,就非常滿足。
“為我開蒙的先生曾說,他能教出一個秀才已是天可憐見,若想再進一步,怕是不能夠……他讓我往外走,來京城,看京城的老師和學生是怎麼讀書教學的。”趙秀才一邊走,一邊道,“於是我就來了,只是去開封府聽過幾場講學便受益匪淺。”
這裡花費多,但來錢的路子也多,閒暇時間他可以替人抄書、代寫書信,甚至幫哪家的孩子啟蒙,節省一點,倒也勉強夠日常開銷。
趙秀才避過迎面而來的牛車,指了指右前方的一座橋,“沿著那座橋直走,到頭後再左拐,就是甘水巷了。”
謝鈺道了謝,忽然又問:“那你過幾年豈不還要回鄉考試?可有盤纏?”
秀才之上還有舉人,也是要回籍貫所在的州府去考的。
趙秀才靦腆一笑,“學生在這裡認識了幾位同鄉,如今我們合租了一座小院,大家約好了,若誰有把握考試時,大家便一起湊盤纏,也正好捎帶書信回家。”
說完,他又向謝鈺行了一禮,“告辭。”
他頭也不回地走了,清瘦的背影漸漸融入光影中,最後消失不見。
謝鈺看著他離開的方向,在原地站了許久。
“走吧。”
按照高發的家人給的地址,謝鈺等人很快來到甘水巷一座小院門前。
莊鵬去敲了門,來應的是個四十來歲的漢子,鬍子拉碴,看著有些不修邊幅。
“你們找誰?”
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