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大功。
魯國朝見天子,路途遙遠,需要一個途中休息落腳之處,於是賞賜了許田給魯國,故稱朝宿之邑。
朝宿之邑中,供奉著周公。
所以魯國人朝見天子時,途中必然經過許田這個朝宿之邑,並祭祀周公。
鄭國要圖許國,必須要有一個跳板。
許田當然是最好的跳板了,所以鄭莊公在公元前715年,向魯隱公提出了以鄭國的湯沐之邑換取魯國的朝宿之邑的土地交換意見。
魯隱公很興奮,當時問鄭國人:為什麼鄭國居然放棄祭祀泰山的特權?
當時鄭莊公對魯隱公是這樣講的:王室衰弱,連自己都無心思祭祀泰山,那讓鄭國守著這樣一塊空邑,實在是浪費,不如給你們魯國。
魯國本就應該享有這個權利,且湯沐之邑在魯國境內,所以由你們魯國人管理並擁有這個湯沐之邑是最合適的。
其實,鄭國得到許田的目的是吞併許國,準備以許田為跳板。
所以鄭莊公對魯國人說:因為我們鄭國一直以來對周公很尊敬,所以就想祭祀周公。
你們魯國的朝宿之邑,不但離我們鄭國近,而且可以祭祀周公,所以我們想和你們換。
之所以此時提出來,那是因為現在天子已經不在鎬京了,而是遷到了洛邑,洛邑離魯國也不遠,不需要非得在朝宿之邑歇腳了。
魯隱公聽著是心花怒放,但考慮來考慮去,畢竟換這樣的土地是不合法的,這可都是周天子所賜的土地,沒有天子之命,誰敢自作主張搞調換?
所以魯隱公雖然名義上於公元前715年3月接收了邴地,將許田給了鄭國,但兩國卻沒有履行任何土地調換合約。
兩國關係隨著互換土地一事得到了加強,魯隱公對鄭莊公當然心存感恩。
而現在,鄭莊公有了許田,便有了直接進攻許國的跳板。
許國是一個周成王所分封的姜姓男爵小國,一不是姬姓,二鄰近鄭國,三國力弱小,早就成了鄭國的嘴邊弱。
鄭國討伐許國的理由非常簡單:你許國長期不朝見天子,不進貢王室,寡人是來替天子來討伐你的。
這個理由與鄭國聯合齊、魯兩大國討伐宋國是一模一樣的,伐宋是鄭齊魯三國聯軍,那伐許當然也得是三國聯軍。
魯隱公二話不說,就率領魯軍參戰了。
小小的許國,哪裡是當時中原這個最強大軍事集團的對手?
許國兵敗,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