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袁紹揭幕 曹操出手 (第2/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罷。
鮑信則對曹操說,袁紹簡直無異於另一個董卓。既然力不能制,那就避其鋒芒,另謀發展。[37]
曹操也終於明白,世家大族徒有虛名,門閥根本就鬥不過軍閥。只有自己強大,才能實現理想。因此,他決定先把自己變成軍閥,然後再來收拾山河。
那麼,曹操又是怎樣實現這一目標的?
略地,募兵,屯田,招賢。
地盤當然是打下來的。第一塊是東郡,第二塊是兗州。有了東郡,曹操就是太守;有了兗州,曹操就是州牧。地盤也有了,官位也有了,事情就好辦了。
然而代價也很慘重,因為兗州牧的職位雖然由地方士紳推舉代理,地盤其實卻是從黃巾軍手中奪過來的,為此還搭上了鮑信的一條性命,連屍體都沒能找到。曹操只好用木頭刻了鮑信的形象,痛哭一場安葬。
意外收穫也有,就是原本聚集在青州,現在投降的黃巾軍。曹操選其精銳編成隊伍,號稱“青州兵”。
與此同時,一個嚴峻的問題也擺在了曹操面前,那就是軍糧和軍餉。袁紹等人的做法,是“飢則寇略,飽則棄餘”,也就是餓了就搶老百姓,飽了就把糧食亂扔。結果是什麼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如此難題,對曹操是一個考驗。
曹操的辦法是屯田。
屯田有兩種。一種是軍士和降卒耕種,叫軍屯;另一種則是招募失地農民耕種,叫民屯。但無論哪種,都是軍事化管理,土地的產權也都屬於國家,耕牛和農具則由政府提供,同時收取五到六成的地租。
這並不成問題。由於連年戰爭,許多土地早已成為無主田畝,曹操便將其收歸國有。耕牛和農具則是從黃巾軍那裡收繳來的。黃巾軍是一種奇怪的組織,隊伍當中除了戰士,還有隨軍的家屬和農民,生產工具當然自帶。
顯然,所謂屯田,就是居住軍事化,耕作集體化,農業生產國營化。這就等於建立了軍民合一的新社會,耕戰合一的新軍隊,可謂最早的“生產建設兵團”。
曹操的軍政府變成了農場主。
這是一筆極其合算的買賣。土地沒花一分錢,可謂無本生意;地租高達五到六成,可謂牟取暴利;這支隊伍平時能幹,急時能戰,既是糧庫,又是兵源,可謂左右逢源,戰士和農民從此有飯吃,大家也都願意。由此,又解決了令人頭疼的流民和治安問題,豈非一舉多得?
實際上,就在曹操的軍民豐衣足食之時,袁紹計程車兵卻在河北吃桑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