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現在先不查清真詞,不知美成有無此一闋愁字韻的"鳳凰臺上憶吹簫",但李清照卻有此詞,錄引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與趙而忭之作,韻腳完全相同,唯"休"字犯重,所以換頭應押韻的"休休",改為"悠悠"。這就發生一個有趣的疑問了,美成、清照為同時人,但清照已入南宋,行輩稍晚;故如美成有此"愁"字韻一詞,則清照為步韻,趙而忭謂"用周美成"韻亦不錯。問題是,以詞意而論,趙而忭明明是步清照的韻,清照此詞,題作"別情";而全首詞上半闋如為董小宛而作,而下半闋如為冒闢疆而作。李容齋的百首宮詞中,有"睡足日高猶慵起"句,與"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情事差相彷彿。
於此可知,趙而忭加註"用周美成'鳳凰臺上憶吹簫'"的用意,不出兩端:一是有所諱,怕人找出李清照的詞來對看,所以特標"周美成";一是有所隱,即是留此疑問,作為暗示,只看李清照的那首"別情",便是董冒二人兩地相思的寫照。
***
董小宛歿於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世祖崩於十八年正月初七,在此四個多月中,宮闈不寧,出乎常情,觀《湯若望傳》及時人記載,參以上諭,情事如見。《湯傳》記:
這位貴妃於1660年產生一子,是皇帝要規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之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然薨逝。皇帝陡為哀痛所攻,竟致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太監與宮中女官一共三十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全國均須服喪,官吏一月,百姓三日,為殯葬的事務,曾耗費極巨量的國帑。兩座裝飾得輝煌的宮殿,專供自遠地僻壤所召來的僧徒作館舍。按照滿洲習俗,皇妃的屍體連同棺槨,並那兩座宮殿,連同其中珍貴陳設,俱都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