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絕無危險。
松山既破,敗報到京,說洪承疇、邱民仰並皆殉難,舉朝大震。崇禎驚悼不已,設壇賜祭:洪承疇十六壇,邱民仰六壇。照明朝的體制,一品官賜祭九壇;公侯掌武職,方賜祭十六壇,為最高的榮典。哪知祭到第九壇,傳來訊息:洪承疇投降了。當時並曾有旨,在北京外城建祠,以邱民仰與洪承疇並祀,祠成將親臨致祭,得到這個訊息,廢然而止,連帶邱民仰亦失去了血食千秋的機會。
洪承疇的投降與明朝之失天下無甚關係,但對清朝之得天下,關係甚重。《清史稿》本傳:
崇德七年二月壬戌,上命殺民仰、變蛟、廷臣,而送承疇盛京。上欲收承疇為用,命范文程諭降。承疇方科跣謾罵,文程徐與語,泛及今古事。梁間塵偶落,著承疇衣,承疇拂去之,文程遽歸告上曰:"承疇必不死,惜其衣,況其身乎?"上自臨視,解所御貂裘衣之曰:"先生得無寒乎?"承疇瞠視久,嘆曰:"真命世之主也!"乃叩頭請降。上大悅,即日賞賚無算,置酒陳百戲。諸將或不悅曰:"上何待承疇之重也!"上進諸將曰:"吾曹櫛風沐雨數十年,將欲何為?"諸將曰:"欲得中原耳!"上笑曰:"譬諸行道,吾等皆瞽,今獲一導者,吾安得不樂?"居月餘,都察院參政張存仁上言:"承疇歡然幸生,宜令薙髮,備任使。"五月,上御崇政殿,召承疇及諸降將、祖大壽等入見。
此事經孟心史先生考證,時地皆不確,為好事者附會之詞。歷史上類此故事亦甚多,如曹彬下江南,容李後主宮內收拾行裝、"辭廟"、"別宮娥";他的部下擔心李後主倘或自殺,回汴京無法交代,曹彬說李後主絕不會死,因為上船請降時,走一條跳板都不免恐懼,膽小如此,絕不會自殺。此即所謂觀人於微。大致清初遺民對洪承疇痛恨特甚,所以有許多諷刺的傳說。
至於清太宗必欲用洪承疇,眼光超卓,倍不可及。孟心史有一段議論說:
考承疇用事時代,實為當時不可少之人物,且舍承疇更無合用之人。承疇以萬曆四十四年登第,是年即清太祖天命元年,在故明文臣中,已稱老輩,可以為招徠遺老,樹立風聲,破壞義師,改其視聽。自崇禎初以知兵名於世,清初漢人為將領者多出麾下,聲勢最張之平西王吳三桂,即其督薊遼時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