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這麼一番感嘆,我詫異地道:“大伯的見解令我受教。”
車伕笑道:“年紀老大,倒是沒什麼不好意思說的,不瞞姑娘,幼年時家境還算豐裕,也讀過幾年書,現在終年走南闖北,各種客人接觸得多,自己沿途所見,加上從一些客人那裡聽來的,信口胡說而已。”
我問道:“我在長安城裡時曾聽聞外面有人吃人的事情,可是真的?”
車伕猛甩了一鞭子,“怎麼不是真的?建元三年時,一場大水後,人吃人的可不少。建元六年時,河南大旱,父子都相食,這還是兵戈少時的年景。這些年朝廷頻頻動兵,虧得天災還不重,否則……唉!人吃人的事情,聽人說只有高祖皇帝初得天下時發生過,文帝和景帝在位時可沒有這些慘事。”
車伕語意未盡,可顯然民間百姓在連年對匈奴用兵後,不堪重負下,盼得更是文景之治,而非漢武帝的窮兵黷武。
我想了會道:“當年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徵壯丁五十萬,其時全國人口男女老少加起來方不過兩千萬,幾乎家家都夫離子散,哀嚎聲遍野。不過如果沒有長城這道防線擋住馬背上可以一日間劫掠千里,所過處屍體遍地的匈奴,中原百姓受的罪難以想象。民間對秦始皇修築長城恨怨沖天,甚至編造了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故事,可也有讀書人認為修築長城‘禍在一時,功在百世’,當朝天子現在所做的事情也頗有些這個意思。”
車伕驚詫地看向我,“姑娘這話說得也不一般呀!”他呵呵笑了幾聲後,又收斂了笑意,很認真地問我:“姑娘是有見識的人,那我也就直話直說。我想問一句,我們現在的人是人,後世的人也是人,為什麼要為幾十年後或者幾百年後一個可能的惡果就讓我們當時的人承受一生的痛苦?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千家萬戶的錐心之痛豈是幾個讀書人可以幾句抹煞?‘禍在一時,功在百世’,說話的人講得真容易,如果把他的兒子徵去鑄長城,最後連屍骨都埋在長城中,他能這樣說嗎?如果是他的女兒痛失夫婿,他能這麼說嗎?如果是他從小就失去父親,連祭奠的墳墓都沒有,他還能這麼說嗎?”
我口中欲辯,腦內卻無一言。沉默了半晌,最後說:“大伯說得有理,說這些話的人只因為他們可以站在高處,舒適愜意地遙看著他人的痛苦,所以自以為眼光宏大,其實草木只一秋,人生只一世,誰都沒有權利判定他人該犧牲。不過皇上攻打匈奴,也是不得不為。大伯可知道匈奴單于調戲呂太后的事情?”
“略聞一二,市井傳言高祖皇帝駕崩未久,匈奴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