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心的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來在已經降了太平軍的巡撫大人許乃釗號召下,這些學子終於放下了棍棒,繼續讀書去了。
隨後許乃釗大人和太平軍的官吏接手了文廟,他們請回了文廟的山長,請回了教書先生,讓學子們能繼續讀書做學問。但太平軍老實不客氣的把府學一分為二,府學的兩百多間屋舍中有一百五十多間被太平軍分了出去,在院中建起高牆來。
學子們很憤怒,他們認為太平軍是要把府學的屋舍挪作他用。於是他們又拿起了棍棒。可惜他們的抗爭沒有持續到天黑,因為許乃釗大人在新開的府學門口掛起了他親自手書的“蘇州官辦第一小學”幾個大字。
經過許乃釗的解釋,眾學子明白過來,太平軍是要開辦新學。既然還是開辦學堂、學府。眾學子們也不好有辱斯文的繼續鬧下去,更何況是許乃釗大人親自主持的新學?於是學子們又回去了。
但學子們很好奇隔壁的小學是教什麼的呢?他們瞞著師長在院牆上架起了長梯逾牆偷望,此舉有失儀態,當然是要偷偷進行的。
院牆那邊入學的都是孩子,最大的不過十一、二歲,小學裡除了課室、考堂和傳統的學舍之外,新增了操場、書館。每天早晨、午後、黃昏,那些小學生都會在操場上跑步、做操。聽聞這是那偽西王特別加入的晨操和體育課,說什麼讀書不但是要學習還要鍛鍊好身體。還說什麼身體是讀書報國的本錢。
而小學內開的學科很多,有漢學,學的就是經史子集。不過聽聞是學的明代之前的漢學,還有算學、格物、自然、洋文等等。最讓學子們鄙夷的就是其他幾科,算學和洋文隔壁請的是些洋行的中國買辦教授,格物和自然請的是洋人教授。
學子們曾經大罵過,曾經在院牆上豎起:“恥於與蠻夷之學為伍”的大布條。而隔壁也回敬了一條:“恥於與井底之蛙為伍”。於是雙方就開始了長期的無聲對罵,從最初的諷刺謾罵到後來開始互相辯論和提問題。
經過幾個月的鏖戰,學子們漸漸力不從心,因為他們提出的關於經史子集的問題,對方很輕鬆能回答出來,而對方替的問題。這邊卻答不出來。
而互相溝通的方式也從最初的布條變成了兩塊巨大的木板。上面貼著醒目的大字報。上面有提給對方的問題,也有回答對方的答案。
還有讓學子們不痛快的是隔壁晚上也不消停。太平軍在隔壁辦起了夜校,什麼識字速成班、什麼技能速成班,什麼官員輔導班都有。聽聞那技能速成班居然是下九流的工匠們教授技藝的,從泥瓦匠到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