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第3/8頁)
木蘭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清楚的看見,大清內部已經安定下來,只需要一些平庸但肯腳踏實地的人按部就班不擾民的工作,就能讓大清順利進入封建王朝的盛世。
混亂才會帶來機遇。他們若想要實現更大的夢想,那就只能去這些大清的勢力還未建立的地方。
無論是封侯拜相,還是青史留名,都不是在安全的地方按部就班的工作能得到的。
於是,四十歲左右的中流砥柱全跑了。康熙和胤礽坐在乾清宮內面面相覷。
“汗阿瑪,叫幾個人回來吧。”
“他們不肯啊。”
“下旨強制他們回來?”
“但他們回來之後,誰去接替他們?”
父子二人再次面面相覷。
最終,他們決定提拔二三十歲的小年輕,來處理國內的事。
這群小年輕先在國內練練手,然後派去國外接替中流砥柱們。
待中流砥柱幹不動的時候,小年輕們也到了四十歲左右,成為了新的中流砥柱。
小年輕們在國內學會如何工作,去海外實踐自己的奇思妙想,再把實踐成功的想法用於國內。
完美。
就是康熙和胤礽作為決策者,帶新人會很累。
父子二人只能相互安慰。沒事沒事,等其他阿哥們成長起來,他們就有更多的人可用了。
“讓兩位王叔也重新回來幹活吧。”胤礽建議,“他們雖然帶兵差了一些,但一些繁瑣但不需要動腦子的工作,他們也能做得很好。”
康熙點頭。
他哥哥弟弟雖不如胤礽的哥哥弟弟有用,但也能用用。
於是康熙就以現在老臣去世太多,他又夢到太皇太后,心裡非常難過非常懷念以前為由,讓閒了許久的裕郡王和恭郡王重新變回裕親王與恭親王,回來替他幹活。
福全和常寧還沒來得及感激,就被康熙火急火燎一腳踹進審計署和出版署。
老好人福全管審計,去催債抄家砍頭;對文學一竅不通的常寧去出版署,管著一群文人,一同為建設大清的文化事業而努力。
福全:“……”
常寧:“??”
他們找到康熙道:“我們不是不想幫皇上,但這實在是……要不我和他換換?”
康熙卻擺手:“你們不擅長什麼才能做什麼。放心,太子已經為你們找來副手。”
胤礽對他們溫文爾雅一笑,身後走出兩人來。
一人是噶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