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和睦,大太太面上又做得公充,就連大老爺,得了閒也都愛往正院跑,叫了兒女繞膝圍坐,享一享天倫之樂。
卻是一掃幾年前的烏煙瘴氣,把日子過得越來越清明,越來越舒坦。
連帶了大太太的身子骨,也一日好似一日,許久都沒有犯過哮喘。
大家請過安,就又都進了東次間,大老爺和大太太在榻上歪著,五娘子、六娘子輪流說笑話逗樂,大老爺又叫七娘子背幾首詩來聽。
天倫之樂,不言而喻。
到了向晚時分,伴著轔轔車聲,九哥就進了正院。
“爹、娘!”
九哥今年也十三歲了。
身量就較之七娘子抽高了好些,飯量更是大得像無底洞,連說話的聲音都嘶啞了起來。
有個少年的樣子了。
大老爺看著兒子一臉的寧洽莊重,心下就止不住的喜歡。
卻故意板起臉,“你的那篇時文,張先生怎麼說?”
今年春天,九哥也考了秀才的名分,他自從開蒙,就屢受名師教誨,平時相與的無不是飽學之士,一個秀才功名,自然是手到擒來。
十三歲的小秀才,卻也是可以誇耀一番的了,當年大老爺中秀才時,亦不過十三歲。
卻偏偏越是出息,大老爺就越怕他驕傲輕狂,對了九哥,總沒有好臉色,就是雞蛋裡都要挑出骨頭來。
九哥新寫的時文,大老爺公務就算再繁忙,也是篇篇都看,看了還要挑出毛病,讓九哥改了再給張先生挑一遍。一篇時文就要這樣輪流改上三四次,才能令他滿意。
幾個姐妹也都慣見大老爺訓子,就彼此使眼色,又對九哥做鬼臉,笑他的這篇文改了三次,大老爺看著像是還不滿意。
九哥卻是一臉的莊重。
“關隴有信到,張先生的父親去世,先生很傷心,正預備舉家奔喪,就沒有給我們上課。”
全家人都吃了一驚。
張先生老家在關隴一帶,他多年來孤身在外遊學,在江南紮根,也不過是近十多年的事。
如今遇到父喪,舉家奔喪,也是理所應當。
“那三娘子豈不是也要跟著動身?”大老爺不禁叮問了一句。
九哥就點了點頭,“聽先生的意思,已是送信往江西命三姐夫丁憂,直接和三姐從江西回老家守制讀書。”
張家二少爺很爭氣,昭明十一年就考上了進士,眼下在江西做了官。三娘子自然是隨到了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