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讓李邦華親自出面,無非是令地主們安心,這糧食不會有借無還,老李同志還是很有信用價值的。
李邦華連續拜訪好幾個村落,大部分都願意借糧。
然後,老李的騷操作來了……
由於糧行的倉庫不夠用,那就暫時留在地主家不動。
哪個鎮的百姓缺糧,就由該鎮的戶科出面,聯絡糧行人員一起去地主家。需要借多少,就從地主家拿多少,以借糧日為起始日期,給地主開具存糧票,同時給農民開具借糧票。
糧行等於空手套白狼,倉庫都沒有,只出工作人員,就左手倒右手,平白賺到兩厘利息的差價。
但是,這個中間商非常重要。
如果直接由地主借糧,年息怎麼可能才一分二厘?月息三分那是仁義價,月息五分、七分都有可能!
為啥明末的各村鎮,都有錢糧鋪存在?
一是為了放高利貸。
二是給農民兌換銀子,一條鞭法只收銀子,從中可以賺取鉅額利潤。
當然,一條鞭法沒有嚴格施行,許多地方的雜派稅項,依舊在向農民直接收糧。這也是吏員牟利的重要手段之一。
被李邦華這麼一搞,地主們恨得牙癢癢,今後別想放高利貸了。
“哥哥,這李先生可真是絕了,”費純興高采烈道,“我還在頭疼,上哪兒找倉庫存放糧食。嘿,李先生一出馬,直接把糧食存在地主家。一來不需要那麼多人手,二來沒有糧食儲存損耗,三來還省了許多存糧的利息。”
李邦華整頓天津新軍,接著又整頓京營部隊,雖然得罪了無數權貴,卻把各路人馬收拾得服服帖帖。
幾個鄉下地主又算什麼?
簡直殺雞用牛刀。
“李先生確實有手段,”趙瀚讚許了一句,立即又說,“不過這只是權宜之計,等今後騰出手來,還是要自建糧倉錢庫。否則,地主怨恨日深,咱們也手中無錢糧。”
費純感慨道:“能有權宜之計就不錯了,前幾天差點把我給愁死!”
趙瀚拿出幾封信,說道:“正是用人之際,本來不想讓你去,但派別人做事我又不放心。這封信交給吉水李先生的家人,另外幾封信你帶回鉛山那邊,幫我跟如鶴回去看望一趟。”
“那可好。”費純也有些想念父母。
費純帶上幾個隨從,坐船直奔吉水而去。
費如鶴、黃么也帶兵坐船出發,一南一北去找官府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