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凡能送子弟讀書的,人均佔地多在三畝以上。
若按以前的分田標準,雖然減賦減稅,可以讓良家子得到好處,但遠沒有多分田那麼直觀。李邦華建議,人均分田可以提升為四畝,這樣良家子就會徹底倒向趙瀚,因為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也能白撿田地。
當然,現階段沒有那麼多耕地可分,但可以給佃戶、自耕農、小地主畫大餅,等今後擴張地盤再給他們補上。
還有就是,廬陵、吉水兩縣,皆山多地少,可號召百姓開墾山地,用於種植紅薯等作物。如此,既能鍛鍊鞏固農會組織,又能增加治下的耕地面積,分到山地的百姓多給田就是,新開荒的山地可免稅五年。
趙瀚非常讚賞李邦華的建議,如果人均分配四畝地,必定能收穫自耕農和小地主的忠誠,讓趙瀚手下多出無數的識字者。可惜啊,江西的耕地面積實在太少了。就拿吉水縣來說,只有十分之一的土地能夠耕種,剩下的要麼是山、要麼是水!
趙瀚仔細思考之後,做出兩個決定:
第一,轄地內的所有百姓,人均分田增加至三畝。小地主和大地主的固有土地,以人均20畝為上限,沒超過20畝的不許沒收。這等於把土地基本分完,官方佔有的土地可以忽略不計。
第二,讓農會組織百姓開墾荒地,一來鍛鍊農會,二來增加耕地。至於山地的水土流失,暫時就別扯那玩意兒了。
趙瀚的決策很快傳遞出去,轄地之內萬民歡騰。
不說以前的佃戶和自耕農,便是一些小地主,都死心塌地的效忠趙瀚。別看那些小地主,家裡有幾十上百畝地,但他們的人也多啊,有的人均佔地還不足三畝,一旦分家其實是自耕農——江西耕地太少,家裡有幾十畝已經算小地主了。
李邦華以前也算小地主,分家之後只剩十多畝地,還要供父子兩人讀書,於是不斷變賣田產,搞得祖母下葬都買不起棺材。
趙瀚又寫了一封信,讓秘書謄抄多份,帶去交給李邦華、龐春來、黃順甫、歐陽蒸、費純等人。
內容是關於城市遊民的,讓他們都思考一下,該不該讓遊民回鄉分田,若是不分又該如何對待遊民。
其實,已經無田可分了。
……
安福縣。
費如鶴帶兵偽裝成商船,直奔縣城而去。
去年廬陵縣流寇來過一次,接著反賊又來借糧一次,... -->>最新章節!
糧一次,如今已是安福縣第三次遇到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