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小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惑:“二嫂告訴灶臺,只要他能考到全村學第一名,回頭吃刨豬湯的時候,就把自己那份燜肉省下來給他吃。”
噢,原來是這樣啊!!
眾人恍然大悟,且完全沒有寧氏的那種疑惑。灶臺隨誰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嗎?還需要困惑嗎?老朱家以前從未出過吃貨,倒是寧家人……
儘管有點兒心疼豬毛,可這事兒要怎麼說呢?學習嘛,本來就是公平競爭的,只要灶臺是憑實力考第一的,誰能說他?就是不知道溫氏回頭會不會訓豬毛。
朱母暗暗記下了這個事兒,決定一旦發現溫氏搞事,就立刻上前勸阻。可她決計不會想到,溫氏這會兒心思全然不在豬毛身上,人家正一門心思的專研王香芹養豬的內幕。
託寧氏的福,溫氏很快就確定了王香芹養的豬真就奪得了縣裡的第一名後。跟別人不一樣的是,妯娌多年,溫氏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寧氏說的話是真是假,甚至有幾分真幾分假都能判斷出來。也因此,她完全相信寧氏說的那些關於豬狀元戴大紅花遊街的話,尤其寧氏詳詳細細的描述了當時的情景。就連縣太爺品嚐豬肉後,表現出來的神情、狀態,都有描述。
絕對是真的。
所以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溫氏先跑去跟王家的左鄰右舍打聽了一番,當然不是直筒筒的問人,她是假意跟人嘮家常,委婉的套話出來,問王家養的豬如何,又問王香芹以前在孃家時幫不幫家裡養豬。得到的回答相當驚人,那些村人都眾口一詞,直接說王香芹未出嫁前根本就不碰豬的。
王家也養豬,年年都養,且都是養一頭豬的。可豬這玩意兒金貴,餵豬這活兒又苦又累不說,豬圈裡的味道也不好聞,所以通常情況下,未嫁人的姑娘家是不會替家裡養豬的。再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家家的,萬一年歲輕不穩重,把豬養死了怎麼辦?一頭豬啊!一般農家絕對損失不起的,王家看起來也不是那種心大的人。
再繼續調查下去,溫氏得知王香芹在孃家時,一般也就是喂喂雞、洗洗衣服,再不就是打掃院壩、整理房間等等。早在王香芹嫂子沒進門前,她倒也常幫著家裡煮個粥、切個鹹菜什麼的,等她嫂子進門了,灶屋事情就歸了她嫂子,連縫補的活兒也是她嫂子在做的。至於她那個懶妹子,幾乎不幹什麼活兒,因為王香芹說勤快還是勤快的,只是她的勤快卻並不包括養豬。
從去山上打豬草,到背豬草回來剁,再到煮豬食、餵豬,以及打掃豬圈等等活兒,全部都是王香芹她娘做的。養豬這個事兒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