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回 萬事俱備 (第2/3頁)
水火有情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尾毛,但是絕不能拔掉雜毛的,因為雜毛也是區分紅毛恐龍個體的重要依據。比如有一個紅毛恐龍就叫做灰二柳的。有一個叫一藍的,這都是用雜毛來命名的。如果因為特殊的原因,比如說因為森林著火,或者自動脫毛,尾毛有變化的,必須儘快的由萬長帶著到色子那兒備案,色子看情況或者改名字,或者不改名字,改名字的時候,一般會結合以前的名字。比如原來叫劉小,改名後,就叫劉小光;原來叫黃繼,改名後就叫黃繼光;原來叫李四,改名後就叫李四光;原來叫司馬。改名後就叫司馬光;原來叫小林,改名後就叫小林光一,諸如此類,不勝列舉,而且改名字的方法也多種多樣,我就不說了。
閒言少敘,故事繼續。
卻說那金丹和首領各自將自己最寶貴的一根尾毛編入對方的麻花辮中,這自然是有講究的。首領把自己的尾毛送給金丹,表示的是一種身份和權力的移交;金丹把自己的尾毛送給老首領,表示的是老首領和自己是一體的,他會像保護自己一樣保護老首領,因為老首領身上有金丹的尾毛,大家要像敬重金丹一樣敬重已經卸掉首領職位的老首領。常言道:“拿著雞毛當令箭”,說的就是這回事,其實,原本是“拿著金毛當令箭”,指的就是金丹那根金紅的尾毛,後來傳著傳著,不知道傳到誰的跟前,就把金毛變成了雞毛。
這個不管,編這種麻花辮是首領的專利,當然,其他的紅毛恐龍也可以編一些辮子,這倒是沒有多少限制,但是形狀上卻是有一定的區別。首領的麻花辮一般是三股,在編制的時候,中間的一綹是不參與編的,只有其它兩綹圍繞著它來回的編。為什麼會這樣呢?它也是有一定的說法的。中間的一綹代表的是首領,居於中心位置,體現了他的核心作用,其它的兩綹代表的是其他的紅毛恐龍,可以理解為一綹是母恐龍和幼小的紅毛,另一綹代表八龍。麻花辮表示部落裡的全體民眾緊緊地團結在以首領為核心的部落裡,同甘共苦、同心協力、志同道合、同仇敵愾,等等,象徵意義是無窮的,只要你肯動腦筋,想象力豐富。
這些都是大典之前的鋪墊工作,真正的大典在一個比較大的空地上進行,這種地方,樹木不多,比較空曠平坦,可以站得下數百個紅毛恐龍,是首領上任或者部落裡有其他重大事情集會的地方,因為主要是用來慶祝的,所以我們就起名稱為慶場,有的廢棄不用的,紅毛恐龍會栽上樹木,那場地變小了,屬性也變了,大家就把慶裡面的那個大字刪掉,變成了廣場,一些愛好舞蹈的母恐龍喜歡聚集在一起跳舞,被稱為廣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