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第1/5頁)
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4月22日。公元353年的這一天,著名的《蘭亭集序》寫成。1915年的這一天,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化學武器。今天還是兩位香港大導演吳思遠、杜琪峰的生日,生日快樂。還有1994年的這一天,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在任內因彈劾而辭職的總統——尼克松去世。1945年的今天,《白毛女》在延安首演。
<h3>| 王羲之的《千字文》 |</h3>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在這一天寫成了。在之前的節目裡,我手裡拿的一把扇子上寫著“蘭亭”兩字。好多年輕人問,為什麼你手裡總是拿著一把叫“亭蘭”的扇子?可見傳統國學亟待普及。中國過去的字都是從右往左看的,中國古代只有死人墓道里的字和現在一樣是從左往右讀的,其他都是從右往左、從上往下讀。
《蘭亭集序》完成的這一天被歷史記載下來,說明在中國悠長的歷史文化中,書法被當成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來傳承,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獨特的。在西方你幾乎看不到書法,只有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一些國家,比如日本、韓國還有一點兒這種文化。我們重視書法到什麼程度呢?中學的歷史課本那麼薄,但每一朝每一代到最後講文化的時候,都會講到本朝有大書法家某某某,然後配張他的書法照片。可是從來沒有一朝一代記載過本朝有音樂家某某某,本朝有偉大的音樂作品,這部音樂作品是哪天寫成的。在中國,書法家的名字流傳千古,大書法家的作品現在恨不得能賣到成百上千萬美元,可西方沒聽說過有書法家。西方到處立著柴可夫斯基、貝多芬、莫扎特、巴赫、帕格尼尼等音樂家的塑像,而中國立著王羲之的塑像、王羲之的亭子、王羲之的這個那個,但從沒有一位音樂家被做成塑像。我作為音樂人,對此非常痛心。一個民族傳承書法確實很重要,但是對一個民族的塑造,對一個時代的記錄,到今天為止,到底是用音樂傳達人類最樸素的情感重要,還是書法更重要呢?所以在編新版教科書的時候,是不是也能編幾個音樂家進去,哪怕是排在書法家後面。
王羲之是大家能說出來的最大的書法家。中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孩子們的基礎教育都是從“三百千”開始的,“三”是《三字經》,“百”是《百家姓》,“千”是《千字文》。南北朝時,梁武帝特別喜歡王羲之的字,他皇帝當得不太好,但是很重視文化和宗教。梁武帝要求一個大才子用王羲之的一千個字,編成 “千字文”。這位才子可謂殫精竭慮,用從王羲之的書法裡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