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第三十四個故事 (第3/8頁)
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
而有了晉商們的‘慷慨解囊’,那場席捲了沿海大部分鄉鎮的超強龍捲風所帶來的災害,算是平穩的度過了。但季言之依然沒有鬆口氣,因為崇禎二年依然是大災小難不斷。
歷史上明朝末期民亂頻繁爆發,除了少數的農民起義是想搏一個滔天的富貴,大部分的都是被衣不果腹、朝不保夕的生活給逼的!包括兵變也是,即使再有拳拳愛國之心,也抵不過餓肚子啊!
做了很多世的皇帝,季言之很清楚什麼時候該用何種手段來穩固民心,以及怎麼凝聚軍隊的戰鬥力和愛國之心。總之在季言之一邊用各種正大光明名義抄家得來的錢財支付常年累月拖欠的軍隊糧餉,一邊又略施小計,讓大明軍隊真的成了國之膽、君之魂的情況下,本該崇禎二年發生的詔定逆案和陝西起義軍攻三水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不過人禍可避,但是天災……
崇禎一年,季言之下令大面積推廣種植紅薯,還是有一定成效的。至少在對比小麥、水稻慘烈的收成,幾乎全部豐收的紅薯當真算得上救命的神極農作物……
堆積如山,以紅薯為主的糧食讓季言之的心情好了很多,即使外出的商賈依然沒有帶回他想要的例如玉米、土豆等等的農作物,但季言之的好心情還是一直維持到了——陝西延安府等地無雨大旱和四川成都松潘衛地震等噩耗傳來的那一刻。
——這方小天道一定跟勞資有仇,見不得勞資舒暢是吧!
到底忍住咒罵出聲的季言之直接將手上的陝西延安府尹和四川松潘衛縣令上書的奏摺給摔在了地上。
季言之轉而招了六部尚書進宮來商議此事。
說到底其實也沒什麼好商議,無非就是核實後派欽差大臣前往受災當地賑災。所以季言之主要和六部尚書商議的是後金皇太極親自督軍攻入龍井關的事情……
“堅壁清野。告訴孫承宗,朕希望看到後金軍隊所到之處,無一戶人家,田野皆是空曠的場面。”
在季言之看來,再兇悍的敵人也要有豐厚的物資支撐才能夠所向披靡,一旦沒了及時補給,呵,怕是戰鬥力要打上不止一半的折扣,畢竟遼東城池之堅可不是說假的,歷史上清兵之所以能勝利入關,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吳三桂開了山海關,親自放清兵入關的緣故!
季言之扯了扯嘴巴,掩下內心不知何時起的暴躁,儘量心平氣和的道:“至於進攻,大明如今算是多事之秋,損耗方面能免就免吧,雖說朕很推崇進攻就是防守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