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遜重創,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險而又險地狼狽逃竄,兵敗退駐到白帝城。
此一役,史上稱之為夷陵之戰。劉備逃到白帝城後,自公元 222 年閏六月至次年四月二十四日一病不起。最終病亡於白帝城中。歷時十月有餘。
初時他對敗績困惑不解,羞愧難當,憤懣不已,然慘痛之敗又迫使他不得不去直面,無法逃避,進而促其反思己過。
待得劉備心緒自戰敗之氣惱、鬱悶中漸漸趨於平靜,他便是痛定思痛,冷靜地檢討夷陵之戰大敗之緣由。遂經過一番自我抗爭,思想開放,他終於接受並主動擔戰敗之責,終結了與東吳的戰事,復歸盟友邦交常化。
公元 222 年的冬季,寒風凜冽,大地一片蕭瑟。此時蜀漢之主劉備卻已臥病在床,他被一種名為“下痢”(腹瀉)的疾病所困擾。
這種病痛不僅讓他身體虛弱不堪,還引發了一系列併發症狀,使得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儘管病魔纏身,但劉備深知自己時日無多。在病情日益沉重之際,他強撐著最後的力氣,留下了一份關乎蜀國存亡的遺詔。
在這份遺詔承載了他對後世子孫的殷切期望和深深囑託,而其中兩句直白又蘊含深刻哲理的話語:“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廣為流傳開來。
這兩句話看似簡單直白,實則意義深遠,真意玄機。不僅告誡人們不要因為惡行微小就去做,也不要因為善行微不足道就不去施行。
哪怕只是一點點兒的惡意積累起來,最終也可能釀成邪惡大禍。
相反,即使是再小的善意之舉,如果能夠堅持不懈地去做,也能匯聚成一股強大的正義能量,給他人帶來溫暖與幫助,同時也會讓自己的品德行操得到昇華。
劉備這人一生歷經無數風雨,雖為漢室中山靖王之後,十七代孫,卻是飽嘗人世滄桑。
其顛沛流離的人生經歷,使他深知善惡之分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因此,他寄希望於透過這兩句遺言,提醒後世人,需時刻保持警醒,堅守做人的道德底線,不要被一時的利益或慾望所迷惑,始終秉持善良正直的心性,積德行善,方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出來,安邦定國造福百姓。
劉備在臨終之時,能夠道出如此富含哲理真意之言,絕非是一種文筆巧合。
想當年,他年輕之時便投身於著名大儒盧植門下,拜其為師學文習藝,思想意識多是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潤與薰陶,接受過極為優良的儒家教育。
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