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魚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邱孃家小小的渡船在其中,像一隻小螞蟻。

宋玉善站在船頭,看著熱鬧的碼頭,對郡城之大,有了初步的概念。

光這個碼頭,縱深就有扶水縣長了,更別說遠處看不到邊際的城牆了。

邱娘在碼頭百米外的一個小渡口靠了岸:“山長,臨江郡城到了!”

宋玉善揹著包袱,下了船:“你回去路上多加小心。”

告別了邱娘,宋玉善湧入了碼頭的人流中。

郡城的城牆高百尺,靠近碼頭的,是北城門。

城門外,排隊等著程序的車馬百姓絡繹不絕。

五扇城門大開。

最邊上的兩扇小門外排隊的人最多,看打扮都是附近村鎮的百姓,還有揹著刀劍、武器,做俠客打扮的江湖之人。

內側兩門稍大,人少,但車多,隊伍也不短。

左側那門外,都是碼頭來的運貨馬車。

右側門外,馬車明顯要更華麗一些,應該是達官顯貴的車駕。

宋玉善的視線落在最中間那個隊伍處。

這個隊伍的人最少,所處的城門位置卻最好最寬敞,車架和人混在一個隊伍裡。

有華麗不輸右側隊伍的馬車;有身帶武器的俠客;有環佩叮噹,衣裙翩翩的獨行女子;有舉著算命幡布,破布衣服裹身的跛腳老者;還有拿著小木劍,互相比劃來比劃去的小道童。

無論哪一隊,進城時衛兵都有查驗一個巴掌大小的東西,像是憑證。

“老伯,這入城的門有什麼講究不成?”宋玉善拉住一個過路的老伯,塞了一枚銀角子,詢問起來。

老伯捏著銀子,笑出了滿臉褶子:“這個我曉得!步行入城的百姓走左三門和右三門,駕馬車的走右二門,運貨的馬車走左二門,仙師無論有沒有馬車,都走中間那門。”

“老伯,我觀入城有查驗什麼東西,那是何物?”宋玉善問。

“那是身份牌,木字牌是普通百姓,黑字牌是衙役,銅字牌是商人,銀字牌是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金字牌是官員,初次進城,儘快去府衙辦理就行,不僅進城需要,在城中客棧住宿也是要查驗身份牌的。”

老伯把自己腰間的木字牌拿起來給她看。

那正面就是一個百姓的“百”字,背面有這位老伯的姓名、出生年月和籍貫。

宋玉善明白了,臨江郡城的人員管理比扶水縣要嚴格多了,進扶水縣可沒有這些檢查。

“老伯,仙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