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劍至天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的改變和發展,離不開技術領域的變革。
尤其是崇禎皇帝明確原始工業化的基調,這使得海貿拉攏內需的需求,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發重要。
中大型海船的發展和建造,隨之就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萊州府,蓬萊。
“孫巡撫,透過遼地頻繁出海調兵,你發現一個核心問題沒?”
王徵負手而立,看向孫元化說道:“大明對海船的發展,其實已落後於歐羅巴各國,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別的不說。
單單是天津和登萊兩地,能擁有一批大型蓋倫船,那不管是轉運援遼諸軍,還是轉運各項軍需,就不會那般的緊張。
這些時日,老夫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陛下先前叫老夫密赴萊州府,籌建大明船舶院,究竟是想給大明帶來什麼。”
隨行的孫元化眉頭微蹙,顯然對王徵所說的這些,陷入到沉思之中。
的確。
從遼地開始出現戰事,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津和登萊皆派兵參戰,孫元化所承受的壓力就在增多。
登萊不像天津直隸州那般,也在推動開海通商,登萊更多的時候所扮演的角色,是承載轉運的經轉區。
崇禎皇帝不是沒有想過,讓登萊這處沿海地帶,跟著天津一起開海通商。
不過真要這樣做的話,就會讓‘海貿紅利’分散著陸,在大明北方的核心對外口岸,沒有真正意義上發展起來前,這種事情崇禎皇帝絕不會做。
何況登萊這處沿海地帶,其存在的軍事價值,遠高於其他的價值。
誰讓大明現在太虛弱了,這使得崇禎皇帝不敢冒險。
孫元化百思不得其解,看向王徵說道:“良甫公有何高見?”
“先模仿,再超越!”
王徵眼神堅定道:“不知孫巡撫發現沒有,從各處調來的大明船匠,跟精通造船的那批傳教士,過往產生的分歧很大。
大明有著一套造船體系。
西洋有著一套造船體系。
兩者間誰更優秀暫且不提。
但是透過那些傳教士,所描述出的種種來看,特別是經停登萊的西洋船,老夫就發現一個問題。
歐羅巴各國對於所造海船,都明確劃分不同的型號,這樣不僅有利於海船建造,還有利於混編搭配。
像一支遠途航行的船隊,會配屬不同型號的海船,以此來應對各項需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