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是的,草有榮亦有枯,人有榮亦有辱,何必因辱而暗自神傷,又何必因榮而自鳴得意?
張三嘆了口氣道:“夫子所言誠然無錯,但據兄弟所知,列國諸侯已經不少有高薪聘請夫子任職,夫子既然在魯國不得志,何不去其他國家呢?
憑夫子之才,一定可以幹出一番大事業來。”
柳下惠微微一笑,對張三道:“獲以為,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以正道處世,乃人格也。
行直道,必定會有挫折,在魯國如此,到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既然到其他國家也是如此,那又何必離開魯國,離開自己的祖宗父母之國呢?”
已是五十的人了,應該要知天命。
什麼是天命?
就是當不當官無所謂,發不發財也無所謂。
有所謂的,是堅持自己的人格,走正道!
現在既然不當官了,那就做點自己擅長又熱愛的事吧。
公元前667年,柳下惠開始招收弟子,教育門人,成了一位專職老師。
當然,柳下惠不知道的是,他成了魯國曆史上第一位嚴格意義上的老師,為後世的孔子作出了表率,為魯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引領性的貢獻。
鄉里鄉外很多人慕名前來學習,大家都很喜歡展老師,尤其是聽他談古論今,講述做人務必做到正、信、直、智、明、仁、公、孝等道理。
而且,柳下惠在與大家交談時,無論對方是大夫級別的,還是士一級的,或者普通平民中的農工商人,他都以禮相待,平易近人,謙遜可親。
由於柳下惠學問很深,往往等到柳下惠講完了準備告辭,大家還戀戀不捨,請求他多講一些。
柳下惠也一定會遂人所願,留下來繼續為大家講授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