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匪軍 (第1/5頁)
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登陸九州島的作戰行動並不困難。在李舜臣的艦隊襲擊日寇港口的時候,九州島上的日寇也都認為,明軍不可能在九州登陸,道理很簡單,如果明軍要在九州登陸的話,會大張旗鼓的炮擊港口嗎?這不是故意打草驚蛇嗎?當然,日寇也都做好了準備,如果明軍真的登陸九州的話,那就要給予明軍迎頭痛擊。當然,結果遭到痛擊的絕不是明軍!
陳懋在登陸作戰方面的經驗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是沒有,而且這次他手下的衛平,鄧茂,陳豫也都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過四人都非常明白一點,不管是哪中戰鬥,以雷霆萬鈞之勢發動進攻,那樣就能打敗對手。他們也正是以這種辦法一路殺向了漠北,殺入朝鮮的。這次,自然也錯不了!
當然錯不了,三個軍的明軍同時登陸,雖然這需要數百艘運輸船,對後勤保障的壓力也非常大,不過結果卻非常的明顯。在李舜臣艦隊的炮火掩護下,三個軍的明軍在富岡東面,一條長十里左右的海灘上同時上岸,拉開了明軍登陸日本九州島,攻佔九州島的作戰序幕。
鄧茂與陳豫的兩個軍,都是騎兵軍,而且編制都在三萬人以上。按照朱祁鈺的意思,任何一個軍的在編人員都在三萬以下,不過,鄧茂,陳豫兩人本來就是騎兵將領,而且在蒙古作戰時,表現優秀,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騎兵。而朱祁鈺改變軍隊的原則是,儘量不動原有的編制,各將領仍然率領自己以前的部隊,以減少將軍與部隊之間的矛盾。顯然,鄧茂,陳豫手下的騎兵數量都不止三萬人,甚至遠遠的超過了三萬人。不得已之下,這兩個軍都是超員編制。其中,鄧茂的第一軍有三萬三千人,陳豫的第二軍有三萬兩千人,都比衛廣的騎兵軍大了許多!
兩支騎兵軍的登陸場在兩端,而鄧茂與陳豫這類將領絕不會最後一個上岸,而是第一個上岸的,還好,當時日寇並沒有趕到登陸場,所以兩人上岸之後,並沒有遇到麻煩!半天之內,兩個騎兵軍都先後做好了戰鬥準備。鄧茂與陳豫兩人,從蒙古戰場開始,就一直在相互比拼,到了朝鮮戰場,仍然沒有較出個高下來。這次,兩人被分到了同一個方向,顯然,這場比賽仍然將繼續下去。
陳豫的第二軍搶先半個時辰出發,沿西路殺向了肥前。半個時辰之後,鄧茂的第一軍也上路了,他們的目標是豐前,豐後兩地。而兩人都沒有帶多少補給物資,騎兵只是在上岸的時候帶著三日的口糧,以及標準的武器裝備。顯然,兩人都有點等不及了,沒有糧草,那就去日寇手裡搶吧,當初,加藤清正在朝鮮也是這麼打的,沒有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