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果疲憊回去的他並不知道,從他這個昭明元年開始,上巳節就多了個皇帝親自以柳枝點水,為子民唸咒祓禊的固定專案了,並且這個固定專案他自已至少還要做個幾十年。
等到上巳和親蠶禮都結束了,時間也來到了四月,已經逐漸有外地人往洛京趕了。
路上一輛馬車裡,有人撩起簾子看著越靠近洛京,路邊就越平整青綠的農田,再看看天空。
有人緊張道:“叔父,你說,此次來洛京,我們能夠被那位看中嗎?”
一旁閉目養神的老者眼睛依舊緊閉,“安之,已經來洛京了,等著五月初八就是了、就是這次沒有,還有下次,下下次,不要執著於眼前。”
名叫安之的青年臉上的緊張之色好上一點,但仍舊不安:“洛京那些人……我們被齊王舉薦過來,無功而返,這也太丟臉了吧。”
老者不動如山:“洛京那些人到底也是我琅琊學派出去的,世人皆知的事莫要在意。我們來此是為了天子,不是為了他們。”
鄒安之也被老者幾句話穩住心神:“叔父說的是,侄兒心亂了。”
他們都姓鄒,先祖創立了琅琊學派,主要學派觀點是觀天象解釋萬物。
只是後人逐漸認為他們的行為只是觀測,天地變化有其自已的天然之道,人和其關係不大,但是要熟知自然,感悟自然,甚至針對性改造、治理自然;另一些人卻認為天地變化和人之間存在莫大關係,人的行為能影響天地,天地也會反作用於人,人要修德來讓影響天地。
於是學派裡理念相悖的人乾脆一分為二。
鄒家人是琅琊學派正統,堅持天地自然之道,留在齊地琅琊,是齊王的舅家;另一支人去了洛京,認為天地是和天子休慼相關,成了洛京學派,太史局裡他們的門人比較多。
皇帝發了招賢令,齊王太子很用心的在宣傳,還主動上了鄒家來說這件事。
他還吐露了個事情。
“陛下他……卻非常人所能及。我在洛京時雖不如先帝同他親近,但祭天時的異象,我親眼所見。
燕地的誓言諸位舅舅也聽見了,白登天象墜落,就是沒看見,我也是相信的。
上次回京時,太史局裡的那些人都很上心……”
大家都是聽過那道誓言的,就算新帝的事再離譜,也總歸是有證據。鄒家人一聽齊王太子這麼說,就清楚太史局裡昔日同門都在上心什麼。
無非就是認為當今天子的出現就是他們理論的最好佐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