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心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著會所的三個女孩離開,白婆婆也無心逗留,讓阿佳連夜開車,送我們回鎮上,
阿佳起初還一番推脫,希望能留白婆婆在這多住幾天,以示感謝。
可白婆婆婉拒了,還說行走陰陽的人,身上難免都帶著一些髒東西,在別人家住久了,並不是好事,當即便催促阿佳開車,將我們送回鎮上。
「好吧,」阿佳也不在挽留,畢竟這裡也不是他的宿舍。
在離開的時候,我發現阿佳對白婆婆越發敬重。
或許文化,並不是指誰讀的書更多,也不好因為文憑越高,而變得更有文化。。。。。其實古人讀書的目的,便是明黑白,辨事非。
白婆婆不才,但是剛才破悔字的那番話,讓人刮目相看。。。。。那個悔字,常人寫了百遍,千遍。卻沒有一個人,能像白婆婆一樣解析。
這不是文化,是個人的領悟!
是白婆婆出馬渡怨的時候,將悔領悟到了極致,才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阿佳打心底開始尊敬白婆婆,甚至還在車上,問起了我的稿。
說是這本,他願意籤。。。。不過,考慮到是,那故事一定就要豐滿,不能以幾個故事發表,畢竟要長期連載。
幾個故事就顯得太短了!
所以,他耐心的說起,讓我往後將這一類的故事收集妥善,排序整理後,在發給他。
聽他這樣說,我心都冷了一半!
因為這就意味著,收集故事的這段時間,根本不能發稿貼補我和白婆婆的生計。。。。。所以回了問事館後,我下車就變得一臉的沮喪。
好在劉思雅,又給我出了個主意,她看到白婆婆在白家糊紙人的手藝,便提議讓我跟著白婆婆學學,賣點冥具紙紮,也能貼補生計。
還真別說,我和白婆婆的生計,一個月的花費並不高。而且問事館也的確賣著冥錢這些,順帶賣個花圈或者紙紮,倒也是個不錯的提議。
次日,我便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白婆婆。。。。。。白婆婆只道:「你今後要出馬問事,想學自然是好事。但要想靠這門手藝賺錢,那可沒那麼簡單!」
說著,白婆婆便找來了一本黃皮古冊,上面便是記載著一些冥具紙紮的糊法。
聽白婆婆說起,其實扎紙這門手藝,屬於古代五花八門中的老行業。
當中五花,指的是:「金菊花喻賣茶花的女人。木棉花,比喻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還有水仙花,比喻酒樓上的歌女。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