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不是葡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是個什麼玩意?!
劉曉峰坐直身體,檢視這個【低溫吸能充電技術】的介紹。
當他看完之後,頓時大受震撼。
【低溫吸能充電】:當環境溫度高於“零下80度”時,該裝置可以吸收周圍能量,並儲存成電能。溫度越高,充電速度越快。
高於零下80度?自動吸能!
放在地球環境裡豈不是永動機了?!
而後他檢視細則,發現其執行原理非常簡單:將【溫度】轉化為【電能】。
學過高中物理的都知道,所謂【溫度】是微觀粒子運動的宏觀表現。
具體來說,就是物質內部的分子、原子在不停的運動、碰撞,導致了【溫度】的產生,這些微觀粒子的動量總和就是【內能】。
只要物體溫度高於絕對零度(零下273度),那就一定有內能。
而這個裝置的核心,就是將內能轉化為電能。
技術核心是一種名為【羌】的特殊物質。
羌有一個奇怪的特性:保持自身溫度在零下80度。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零下80度的東西放在20度的環境裡,那麼它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會被加熱,自身溫度將從零下80度慢慢升溫,直到和環境溫度相當。
但如果是羌,那就不一樣。
羌的溫度是零下80度,如果環境試圖給它加熱,那麼它會將周圍的這些熱量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去,讓自己繼續保持零下80度。
如果在它周圍加一個電能轉化裝置,就可以將能量以電能的形式儲存下來。
簡單用一句話來描述這個充電技術的運轉原理:用【羌】充當一個催化劑,將大於零下80度的環境溫度轉化為電能。
看完之後,劉曉峰心裡直呼:牛比!
藍星人類活動溫度都是在零下80度以上,有這玩意的存在豈不是相當於永久提供能量?!
問題來了:核心物件【羌】到底怎麼弄?
隨後,他點開坎特的好友訊息,然後直入主題:“坎特,你的低溫吸能充電技術包含了【羌】的生產工藝嗎?”
坎特:“當然有,羌的生產工藝是低溫吸能充電技術的核心。”
劉曉峰:“羌如果放在高溫環境,豈不是變成了永動機?”
坎特:“不,羌本身不產生能量。它只是讓周圍的溫度下降從而轉化為電能。如果星球附近有恆星,它可以持續運轉。要是沒有恆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