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辣雞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老太爺一樣伺候,小麥的土肥短缺都沒缺了這些稻大爺,為了養好這些水稻還專門去折騰蛇藤草除蟲、從沼澤裡抓青蛙抓蜻蜓、開花時特意搬了個蜂箱過來——結果也只努力出單畝400斤出頭的產量。
只要有收穫就嗨皮的雪狼人們揮舞著胳膊為了新糧食歡呼,只有蕭雲一個人默默抬頭45度望天,讓蔚藍天空見證他心酸的眼淚……新中國解放初期,沒有雜交水稻也沒有足夠的化肥,當時的畝產也能拼個八百斤出來……
“呼……還是要找機會我親自去跟牛頭人取經,他們能種植出600斤產量沒道理我們要差這麼多,應該是什麼地方的問題沒有注意到。”把傷心憋回去,蕭雲打起精神招呼大夥兒跟他一起先選出種子預留起來,個大飽滿的稻穗他之前就留了不少,現在收下來的這一批裡面也能再選選。
其實蕭雲很清楚水稻產量不高是稻種的問題,雜交水稻面世前,地球上最擅於耕種的中國農民再怎麼精耕細作、再怎麼天時地利,也只能拼出800斤的產量——那些嫌棄雜交水稻沒有原生水稻口味好的都是沒餓過肚子的,全是吃飽了放下碗就罵孃的逗比。
關鍵的問題就在這裡了……雜交水稻他不懂啊!完全不曉得是怎麼回事好不!
倒是在什麼地方看過一篇農學家寫的科普文章,貌似某種比較高產的麥種是用硫酸還是什麼泡過、改變了麥種的基因啥的……
“唉,反正土地多,只要有人開得出來種得過來就有無限的土地,別去死磕產量了!”
將稻子歸倉入庫,跟苜蓿一塊種在南岸的八百多畝大豆也可以收了。去年種大豆用的是拼湊出來的劣質豆種,今年種大豆就沒那麼窘迫,播種時蕭雲帶著人細心地挑選過豆種,又搞了蜂箱放田裡增加花粉傳播效率,產量比去年翻了三倍——呃,主要是去年的大豆產量實在太低,200斤的畝產,農民伯伯紛紛流下同情的淚水……
約五十萬斤大豆入庫,再來又是本年度第三茬苜蓿的收穫——今年開荒播種比去年早一個月,這茬收的苜蓿還能留著五厘米的根茬再長一輪,反正苜蓿只要五、六十天就能收割,下雪前搶收掉就行。
去年蓋的十六間倉庫,當時別人還以為阿雲心大、搞出空房子又沒用處,現在填得滿當當,大夥兒才曉得阿雲那是未雨綢繆……不知多少人對蕭雲的友好度一夜間從尊敬提升到欽佩,又可以多一堆知交……咳咳。
忙完秋收,大夥兒再度回到之前的大幹快乾建設工程上——充分演繹了蕭雲掛在嘴上的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