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大漢華章(69) (第2/8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更何況,中山國也有一個天然優勢不是嗎?
對於小國王坦言中山國缺少木料一事,翟忻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去太行山伐木。
這個方案被小國王堅定地駁回了。
在翟忻看來,他對於小國王的堅持完全不能理解。
中山國西邊廣袤的太行山山林的木材宛如取之不竭一般,要建造深澤港到盧奴縣的軌道所用的樹木量,不過是太行山脈的九牛一毛罷了。
更何況,他覺得就算軌道腐朽了也可以用廢棄的軌道拿去造紙,並不會浪費原材料。沒錯,這位在中山國遊蕩期間還摸到了不算秘密的造紙坊啦!
也正是因此,他原來覺得中山王並不會對此建議生出異議,沒想到兩人居然卡在了第一道關卡上。
翟忻表示,如果使用陶,無論是燒製實驗還是捏塑方面都極為麻煩,而且做成軌道形狀,陶器如果碎了,根本就沒有辦法再利用,如此計算下來成本反而更高。
至於人力?
在西漢人看來,人力根本就不需要被計算到成本當中。
於是在這一點上兩人產生了分歧。
夏安然完全不同意伐樹的想法,尤其是如此大規模伐樹。
事實上,如今的中山國和後世城市包圍樹林的情況並不相同,還是樹林包圍城市,綠化條件非常好,甚至好得有些過分,民眾需要與林爭地。
靠近山脈地帶那邊的農地,當地人甚至都懶得去開墾,無他,林中的樹根動不動就撈過界,想要打一口“野食”,畢竟農人靜心伺弄的田地比之山林的土可美味多了。
但除卻城市的正常擴張,夏安然此前已明令禁止大規模伐樹,一方面是為了預防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卻是因為樹林是抵抗遊牧民族的天然屏障。
當年北宋在長期和遊牧拉扯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技巧就是種樹。
這是因為馬非常不善於在密集的樹林之中移動,而且當時的遊牧民族也不擅長在樹林之中分辨方向。
在沒有指南針的時代,能夠遮擋住星空的茂盛樹林足以困住以觀星辨別方向的遊牧民族。
只要一片小樹林,就能夠迫的遊牧民族的高速奔襲計劃破產。
進入樹林後,騎兵們就不得不降下速度來,而失去了速度的騎兵,其戰鬥力削減絕不止三成。
宋軍沒少藉此收人頭,甚至在歷史上兩國交好時候遼國還建議你們能不能不要再種植綠化了。
但大宋當時回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