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大漢華章(28) (第1/8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山國仰仗國內豐沛的水力資源,主要的農作物以水稻為主。作為此地國主,夏安然要發展自然也是往水稻方向發展。
中山國位於現代的河北,屬於中晚稻地區,和直播的麥子不同,秧苗需要先行在苗盤育種,等它長出一定的根鬚再移植到水田裡。
會有如此需要是因為比起麥子,水稻有一個天敵,那便是多雨多風的南方天氣。
直播的水稻根系扎得淺,乃至於因播撒的方向有差,其根部會橫向發展,若是遇到大風很容易被連根拔起。加上南方還有兩季稻、三季稻地區,為了搶收搶種必須省去種子發芽的時間。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便是此時種子的發芽率低,弱苗率高。
在苗盤內,較弱的幼苗可謂精心呵護,若是遇上了倒春寒,屋內的溫度也較容易控制,不易誤了春播。
同時此舉也能淘汰掉表現不良的秧苗,如此下地的苗都是好苗,再加上育苗時會留下備用的秧苗,插秧後情況不佳出了意外的也能及時補種,如此總產出也能得到控制。
但事實上,在現代由於種子的品控到位,加上農村勞動力缺乏,已經有很多地方也採用直播的方式種植水稻。
更多的大平原地帶以及農糧公司出於種種需要也會使用插秧機。
現如今國內僅有少部分大型機械無法被使用,亦或者為了降低成本,勞動力富餘的地區還會採用人工插秧。當然,隨著機械公司開發出小型農用機械,以及國家第一產業資源傾斜和結構最佳化,以後人工插秧很有可能會成為紀錄片或者民俗活動。
中山國多平原,此處自然還是採用最普通的水田插秧技術的,甚至於在西漢年間,他們這樣的先育苗再移栽的種植方式還是一種先進的理念。
夏安然在之前秋收時候就已經發現了一個問題——中山國內一國多制情況嚴重。
這主要是由於中山國本是由多地郡縣拼接而成,但因為各地有各地的規矩和科技點,各地農戶使用的農械裝置自然存在一定差異。
不僅僅是工具的差異,自然還有勞動習慣的不同,這一切都由官吏們在入冬前彙報了上來,並且帶來了各地農民最常使用的農具。
農具的改革是必然的。
夏安然只粗粗看了幾眼便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裡。
要說農具大體分類最主要的便是整地工具,然而……
小國王左右看看,居然連釘耙都沒有發現,修正土地全靠鍬、鋤,犁雖有,但是是比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