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漢華章(42) (第1/8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夏安然的意思是,銅錢的收入,他打算挪出一大部分負責購買進行修建城牆和鋪路的原材料上,其餘暫不做他用。
除此之外,他想要建立一個新的部門,歸屬少府。
這個部門負責統計中山國內各大商鋪的貨物售賣價格,並且進行價格調控。
他提出在這次統計之後,商鋪一年內漲跌兩成內可自行控制,在其上需要預先申報。
小國王說:“兩成以上四成以下,可由縣府決定,但若是其上必須報到你們這裡,若非有特殊原因,不被允許。”
“到時候我們會規定一個指導價,外來的商品公開售賣也不允許低於這個價格。”
這部門的工作範圍太過繁瑣,而且明顯得得罪人。
一聽小國王大概說了之後,在場的大農令和少府這兩個財政機構的負責人便皺了眉頭,他們所為理由各不相同,卻多少都帶了些不贊同。
大漢的三公九卿十三曹已經將任務劃分得很細了,小國王現在提上來的要求其實本身屬於物價控制範疇,本身就有一個部門負責管控,而且這個部門屬於大農令,並不屬少府。
故而他們認為沒有必要再開一個部門,另外,殿下此舉便是有兩個部門職能重合?還是互相監督?
但如此操作只會使得兩個部門都不好開展工作。
而這份不贊同在夏安然下發了一份工作清單之後更是提高了不少。
控制價格大家還能理解,這個部門還要負責打假?而且為什麼還要有抽查商品質量問題?還要一一登記產品負責人?
現在中山國內的鋪子也就那麼點,大家都是家族企業,一干好幾十年的老店面。這年頭人都愛惜羽毛,哪兒會幹敗壞自家商品名聲的事?
他們去檢查,反倒吃力不討好,沒準就連老百姓都要嫌棄他們多事。畢竟降價了誰不要啊,現在大減價只允許跌到兩成,老百姓一定會覺得自己虧了。
不過老百姓肯定歡迎不漲價,可問題是有些東西的價格不由商人本身決定,若是成本增長了商人又不能加價,那不是逼著人不賣東西嗎?
但是大家一時之間都沒人說話,他們前一段時間被各家的先生揪回去教育了一番過於錢幣的事情,多少大概知道了小國王之前的擔憂也有些道理。
小國王才多大,居然就能想到他們未曾注意的問題,而且這時間點如此微妙,想也知道這一個新部門就是為了預防中山國制幣帶來對本地農業衝擊的負面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