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漢華章(44) (第2/9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至中山國即可。”
他直言提醒毫無自覺的小皇子:“中山國產量雖豐,然並無堆存,於匈奴來說毫無劫掠價值。”
所以,另一方面來說,中山國也沒有需要加重保護的必要,這一點從歷史上中山國一直太太平平就能看出。
所以,雖然夏安然沒有注意到,但是他的確不知不覺間改變了歷史的軌道,他讓劉啟決議保護中山國——也就是他覺得中山國有被匈奴劫掠風險。
為什麼?中山國沒有存糧還能招來強盜,自是因為中山國所產出的瓷器。
可能還不止瓷器,還有中山國新的冶煉方法。前者不過破財……不,瓷器也不是財那麼簡單。
小國王陷入了沉思。
燒製瓷器所用的窯爐說白了和普通陶窯沒什麼大區別,就連燃料也是一樣,除了最初幾次中山國用了煤之外,後來為了降低成本都用的是木柴和木炭。
但即便使用了相類似的燃料,龍窯卻燒出了比尋常窯爐更高的溫度,加上劉啟執意將簡單明白的「長窯」改為「龍窯」,又何嘗不是想要遮掩龍窯透過加長體型以及利用坡度上升,使得熱量堆存的秘密呢?
匈奴可以冶鐵,但無法鑄鋼。因為匈奴所在的區域不產露天煤礦,那種地方一般不長牧草,匈奴人自不會靠近。
而逐水草而居的匈奴人又不需要打地基修建宮廷和民事建築,自然也不會發現地底下藏著的秘密。
沒有煤,所佔領的區域又缺少大型可以燒炭的樹木,他們也沒有炭。
想要憑藉著柴鍊鋼,幾乎不可能。
而匈奴,這個沒有鋼的民族卻可以靠著鐵器壓著廣大中亞、東亞打的秘訣便是其弓箭的穿透能力和高機動性。
也因此,在這些民族裝備了可以抵禦其鋒利箭頭的防具之後,遊牧民族的優勢便被大規模削弱,直至他們裝了一段時間孫子後從唐朝習得武器鍛造術,並且和“兒皇帝”簽訂了燕雲十六州轉讓協議才重新崛起,雖然那時候領頭人已經不是匈奴了。
有煤、有鐵礦、有工匠的遊牧民族有多可怕,可以參考北宋時代的遼國以及後來的蒙古族和女真族。
但是龍窯的存在在劉啟看來卻可以打破這一可能存在的平衡。
加上如果匈奴人知道了可以用煤和炭提高溫度呢?這個訊息被發現也沒有太久。
秦漢戰爭後大量資源流失,之前有沒有這一公知不知道,但是就夏安然從匠坊得知,漢朝匠坊有這一訊息也就是這十來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