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第2/10頁)
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歲爺何不自己派人出去探事?」
這下倒提醒了皇帝。成祖起兵靖難,得正大位以後,建文朝的忠臣,紛紛反對。成祖曾設立「東廠」,派親信太監四出探事,所有逆謀,無不畢聞,如今大可仿照行事。
「你的話不錯。」皇帝點點頭說,「不過,很難得有靠得住的人。」
「我保薦一個人。」
「誰?」
「御馬監汪直。」
「汪直?」皇帝不大有印象,想了一會問道,「就是韓雍帶回來的那個傜人嗎?」
「正是。」
原來汪直是大藤峽的傜僮,當年是與紀小娟等,一併被俘至京師的。汪直被閹割為小黃門,派在昭德宮差遣。汪直生得機警異常,深得萬貴妃的寵信,逐步提拔,得以執掌御馬監。皇帝想起其人,記憶逐漸明晰,覺得以汪直的能幹,可當其任。
於是即日召見,下了密命。準汪直揀選年輕得力的太監,亦可選用錦衣衛的人,單獨聚居一處,探得大小奸宄的動向,可以不經懷恩,直接奏聞。
於是汪直在西城靈濟宮前,買了一所極寬敞的房子,號為「西廠」,在錦衣衛中選了一批年輕幹練但品行大多不端的校尉,還蓄養了一些地痞無賴,換穿了便衣,大街小巷、白天黑夜,潛行探訪。汪直奉到的手敕是:「大政小事、方言巷語,悉探以聞。」因此,某某官員妻妾爭夕,半夜大打出手,驚動四鄰;某某富商「扒灰」,其子憤而削髮,遁入空門等等新聞,往往成了皇帝午睡醒來,消閒遣悶的好法子。在文華殿西的集義殿中,汪直幾乎是無日不奉召的。
汪直的爪牙,遠及山東、河南。有個南京鎮守太監覃力明,進貢事畢,由運河南歸,帶了一百船私鹽,浩浩蕩蕩經山東德州到了武城縣,再往前走便是南北貨運最大的一個稅關臨清關。
武城縣有個典史,兼任臨清關的差使,職司巡察,看到這種連檣結隊,充塞河面的鹽船,自然要上前盤問,可有準予運銷的憑證?不道惱了覃力明,一掌將這個典史的牙齒都打掉了。他的手下還揮刀殺了武城縣的一個差役。
汪直得報,即時面奏。皇帝對覃力明的印象本不甚佳,隨即降旨逮捕覃力明到京審問,果如所奏。皇帝認為汪直很能幹,自己設西廠刺事的措施,完全正確,因而對汪直亦更寵信了。
不久,汪直掀起一件震驚朝野的大案。事起於「三楊」之一楊榮的曾孫楊曄,世襲福建建寧衛指揮,居鄉難免不法,且有與海盜勾結走私的情事,為仇家上告於福州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