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寅聽了差點笑出聲來。
故事越編越離譜了。
你小子進王府就進王府嘛,還拿出家國大事作為藉口,以為我會相信這些事是你一個孩子所為?
牽強附會!
還說救世子?事情有那麼湊巧的?
“唐先生,我知道你不信,可你跟我回了安陸,問問興王府的人,不就一清二楚了嗎?你也別說什麼你跟興王府的人不熟,你問隋先生行不行?哦對了,他現在可能不在安陸了,不過我料想年後他會回來,為什麼呢,因為公孫先生年底已離開王府,我都說了他水平不行……”
你小子是不是也覺得自己扯謊太過離譜,說一個先生會聽學生講課,然後就跟我說這個先生已離開王府,算是“死無對證”,是吧?
還說會找隋公言回去,其實人家隋公言一直都在王府教書,你也沒進王府當伴讀,兜個圈子繞回原點,然後證明你是對的,其實你什麼都不知道?
唐寅實在聽不下去,伸手打斷朱浩的話:“朱浩啊,你都說了那個公孫先生走了,王府不能招別的先生嗎?非要再把隋先生請回去?”
朱浩正色道:“唐先生,王府豈能隨便招教習?就算是從外地請來的,錦衣衛也不可能坐視不理,必定會暗中收買,是這麼個理兒吧?”
唐寅這次沒反駁。
“像公孫先生這樣生員出身、沒什麼經驗的教習,本就不會在王府中久留……這樣的人不懂官場規矩,錦衣衛難以威逼,或也不屑威逼,但那些舉人出身的教習,他們為了前途,敢不受制於錦衣衛?”
“當王府發現這些人被收買,臨時要找教習,去哪兒找呢?還是要考慮曾做過王府教習的隋先生,但其實隋先生如今已在外地為官,請回來也不容易,或要許諾更厚的酬勞,不單純是金錢名譽……”
朱浩說得這麼深,這麼透徹,不是為了講故事,其實就是想告訴唐寅如今安陸的狀況。
以及興王府在請教習方面的現狀。
“如果唐先生到了安陸,一切情形又將不同,唐先生不想被人知道行蹤,興王府也不想讓錦衣衛知道唐先生的身份……加上之前我在王府當伴讀曾為先生鋪過路。除了一拍即合,我實在想不到別的詞來形容這件事。”
“那時,唐先生不需姓唐,姓陸就挺好,王府知你身份但不會揭破,也不怕你被錦衣衛收買,寧王府查不到興王府,我還繼續到興王府當伴讀,在唐先生下面讀書,我娘也能放心。唐先生前途似錦,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