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偏題 (第3/4頁)
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烽火戲諸侯,西周而滅……到東周時,諸侯列國紛起,先有春秋,後有戰國,此時諸子百家,太史公嘗言,‘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說的是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第二道題目丟擲。
在場孩子又傻眼了。
我們連儒家學說還沒整明白呢,你上來就是諸子百家?
朱浩心裡卻琢磨開了:“莫非隋公言崇尚的是法家?興王會把一個崇尚法家的舉人召來教導兒子……有意思。”
提起筆,“法家”二字簡單書就。
這次京公子在思索半晌後才落筆,但明顯不是很確定,這道題對他來說有點超綱。
“戰國末期,秦王一掃八荒六合,建不世之功業,奈何暴秦不過二世,秦末不乏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者,又有楚雖三戶能亡秦之典故,楚漢爭鼎,大漢定我華夏之威,前有文景,後有孝宣之治,其時‘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是哪位皇帝實施的策略呢?”
第三題出。
朱浩作答:漢武帝。
“到西漢末,有新莽、更始之亂,綠林赤眉為妖,幸得光武定國,再續大漢二百年江山。”
“奈何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有梟首挾天子令諸侯,然西南之地,尚有王室偏安,先主仁德,常教導後主光復漢室,他曾對善、惡可為之事有過一番論斷,請問是哪一句呢?”
第四題。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然後主昏聵,未能定鼎中原,魏滅漢、晉滅魏,司馬氏仁德不修,以至中原盡喪,胡人亂我華夏,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隋主定華夏,然煬帝三徵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以至唐高祖起兵太原,定大唐三百年基業。”
“唐太宗修仁德,魏徵曾引言,以舟、水者諫於君王,是哪一句呢?”
第五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
……
題目到這裡已過半,朱浩回答起來並不覺得有何難道。
其實只要是一個對華夏曆史熟悉的人,這些都不是難題,但問題是眼前應試者皆為稚子,這年頭想獲取知識的難度極大,只要沒人講,是沒法自學的。
朱浩也從隋公言出題中,掌握一些規律。
聽起來是法家,但實質卻是儒家,將王朝興亡跟皇帝是否修“仁德”聯絡起來,看似辯證,實則全是主觀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