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粵北山區小鎮 (第2/3頁)
飲蕩吹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的橋頭,自然而然地成了故事的講壇和日常八卦的場所。人們圍坐在一起,扇著蒲扇,講述著奇聞軼事,談論著家長裡短,歡聲笑語在夜空中迴盪。小凌晨與啞巴阿生,就喜歡在這裡聽大人聊天,汲取著他們傳遞的外面世界的資訊。上游那座橋,是由政府組織民兵建設的橋樑橫跨河面,它寬闊而堅固,能夠讓汽車順利通行。陶瓷是這個小鎮的經濟支柱,這座橋正是為了方便山裡的瓷廠運輸貨物而建,人們習慣地稱之為“民兵橋”。它不僅是交通的通道,更是發展的紐帶。
河的北岸是曾經熱鬧非凡的舊圩——三八圩。在過去,每逢日期尾數為3號、8號,這裡便人潮湧動,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成一曲充滿生活氣息的交響樂。解放後,集市改在了河的南岸,成為了如今每月逢日期2號、7號尾數趕集,所以被當地人俗稱叫二七圩。
每逢二七圩日,南岸就變得格外熱鬧。攤位一個緊挨著一個,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目不暇接。那手工編織的精美竹籃,好似藝術品般巧奪天工;色彩鮮豔的繡品,如同盛開的花朵般嬌豔動人;還有那散發著陣陣香氣的炸油餈,讓人饞涎欲滴。這裡集市也同其他鄉鎮不同,大凡山區的集市,通常都是上午農民挑些農作物議山貨竹編來交易後,去供銷社或合作社買回油鹽醬醋等生活用品就趕回家幹農務。所以許多圩集均很早就會散圩,而這個叫石坎的圩集卻比較另類,這裡的圩集由早到傍晚都陸續有人趁圩趕集,可能這裡盛產陶瓷,許多外地客商會從各地趕來採辦,稍微帶點商業氣息,所以與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河的兩岸,房屋建築依水而建,錯落有致。每家都有一個臨水埠頭,如同房屋的專屬港灣。這些建築多為鋪頭鋪尾,前面是熱鬧的商鋪,後面的臨水埠頭則方便了上下貨以及日常挑水使用。
三八圩,曾經,每逢集市,街道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琳琅滿目的商品擺滿了商鋪,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曲充滿生活氣息的交響樂。如今,歷經歲月變遷,集市不再。這裡反而成了居民的聚居地,機關單位宿舍或者新圩置換店鋪的原居民,都被安排在這原來繁華的地方里聚居。
當地居民一直飲用著這清澈的河水,那河水猶如大地母親的乳汁,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臨水埠頭邊,時常能看到婦女們洗衣挑水的身影,她們的笑聲和河水的流淌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溫馨而美好的生活畫面。
啞巴阿生的祖上物業叫六和堂,是鎮裡面最大的商號,二七圩臨水商鋪大半歸屬六和堂,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