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難道見不到與各國互通有無的好處?本官百思不得其解,大人能為我解惑麼?”
焦芳皺起眉頭,深深地瞧了他一眼,心道:“原來楊大人也不甘寂寞,他想選擇解禁通商來作為政績麼?這可難了。”
楊凌見他捻著鬍鬚半晌不語,神情有些不耐起來,焦芳見狀忙道:“老夫與大人甚是投緣,所以有些心腹的話願意奉告大人,若有不當之處,大人聽過也就算了,有些事……雖然人人心知肚明,卻實在是不便拿到檯面上議論的。”
楊凌精神一振道:“那是,此乃晚輩向老大人求教,你我私下之言,自然不會叫第三個人知道。”
焦芳聽了定下心來,沉吟片刻才緩緩地道:“大人真以為士子們讀書愚腐,見不到通商的好處麼?呵呵,那些只是場面話。且不說民間通商其利之大,就算當年鄭和下西洋時,雖然耗資巨大,遍賞諸國,也並非得不償失。”
楊凌一向聽到的論調,都說是大明下西洋純為宣揚國威,國庫付出極大,卻沒有相應收入,才導致百官反對,一聽焦芳這話不禁有些意外,忙問道:“大人何出此言?”
焦芳淡笑道:“老夫在禮部任職時,曾翻看過永樂年間諸國往來的文諜,依稀還記得一些事情。我大明朝廷不與外國通商,並不代表朝廷不需要咱們自己沒有的東西,不過都是以各國朝貢的方式進行交易罷了。這其中許多貨物因地域之別,供不應求,所以價格昂貴。老夫舉個例子吧,咱們大明需要胡椒,但是本地不產,由海外諸國進貢,其價抵同黃金,是原產國的二十倍。永樂五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回來,每斤胡椒在大明的市價就降為十倍。至宣德九年,鄭和最後一次從西洋回來,胡椒價格跌至每斤一百貫錢,我朝一年所需胡椒何止萬斤,這其中的差價令人咋舌呀,而當時中西交流的貨物多達萬種,國庫為之節省的錢財不可勝數,扣除天朝賞賜諸國和下西洋的耗費,還大有賺頭……”
楊凌奇道:“但是本官怎麼聽說……朝廷禁下西洋是因為財政捉襟見肘,所以百官才群起反對呢?”
焦芳深沉地一笑,目光閃動著道:“永樂年間,內部營建北京城,外部南征交趾、北征蒙元,處處用兵,處處花錢,然而百姓充實,府藏衍溢。這都是史有所載的,江南絲綢業、景德鎮的瓷器、乃至印刷、茶葉,船運、伐木都是因此興旺,何來捉襟見肘之說?而停止了下西洋之後,國庫反倒處處為難了。英宗年間,稍有水旱,就難以徵調濟民了,當初對外用兵時建造一座城池都綽綽有餘,如今建一座帝陵都要耗費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