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捲風雲激盪幾時休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相議(二) (第3/4頁)
河邊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知道,大帥率兵北來,整個將大軍從中原之戰中拉了出來,其間,恐怕花費了不知多少唇舌,許給了朝廷重臣們不知多少好處,又在皇帝陛下面前,許下了怎樣的承諾,才能讓朝廷上下點頭。
所以,趙石的急切,在他看來,乃是理所當然之事,勸不勸的,沒多大用處。
說不定,今年若不北上遼東,那明年的時候,大軍也只能頓兵河北,再無北上的機會了呢。
而剛才的話題,說不定就是大帥在借題發揮罷了。
思索片刻,段從文咬了咬牙,張培賢,江善等的前車之鑑,讓他對朝廷中事,有了自己的獨特看法。
若是擱在以前,他會一言不發,更改不了的事情,勸一句兩句,又有什麼用呢?但現在,他卻只是想了想,便道:“末將願隨大帥翼尾。。。。。。。只是大帥,朝廷是不是定下了收兵的時日,又定在什麼時候,您也得讓末將心裡有底不是?”
這就是自甘為心腹的意思了,這也是他在這些年的軍中動盪中,得到的唯一感悟。
不管朝廷上的那些重臣有多少主張,但大將軍趙石,一直榮寵不衰,在軍中諸事上,也總是能一言九鼎。
張培賢,江善,杜山虎這些大將軍,看著不含糊,但去留之間,也許只在大帥一念之間罷了。
他段從文,也堪堪走到了大將軍的位置上,自不能再像以前般,對此視而不見,只是埋頭于軍務當中了。
那邊兒的張鋒聚一聽,也立馬醒悟了過來,因一直在外領兵,對朝野中事的敏感,不如有個做了多年的兵部侍郎的老子的段從文那麼敏感。
但他也算是家傳淵博,三叔張承,又在樞密使的位置上,不會對朝中之事太過陌生。
其實,也正是有張承,趙石這兩位在朝中主事,張鋒聚才不用想的太多。
這樣的因果,很難說的明白,但有著深厚根腳的人,總是想的少一些,卻是真理。
張鋒聚無疑就屬於想的比較少,但絕對不傻的那些幸運兒中的一員。
不用多,只段從文一句話,他也就明白了過來,不由揚眉吐氣,恨恨一拍城牆,“朝廷。。。。。。。。。大哥,大雪一旦下起來,冒然進兵,便多有兇險,嘿,不多說了,小弟可不願在此擔驚受怕,也願隨大哥走這一遭,大不了,咱們兄弟在雪窩子裡跟蒙古人比比,看誰能耐寒罷了,諒那些王八蛋也沒那個本事,能奈何得了咱們。”
兩人雖都說的是一件事,都有著隨趙石北上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