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了,因為並不能促使人自省和奮發向上,對於人心的描述也過於浮淺,沒有涉及內心矛盾,相當於關於人的幼年的文學。魯迅先生寫過一些偉大的作品(“野草”全部和“故事新編”中的一些),但數量太少太少,文化對於他的壓迫使他未來得及發展自己的天才。在這個意義上,大陸的文學始終處在危機之中,探討深層次人性,提升國民性的作品遠沒有形成潮流。
在我看來,中國的作家如果不能戰勝自己的民族自戀情結,就無法繼續追求文學的理想。所以在大陸的文壇,很多作家到了四十來歲就開始退化,要麼寫不出作品,要麼用贗品來敷衍,矇騙讀者。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源在於民族自大的心理。我們的文化摧毀、毒害了我們的天才。中國文化中精神的缺失導致當今的大陸文學不能生長、發育,就像一些長著娃娃臉的小老頭,永遠是那麼的老於世故,永遠能夠自圓其說,具有世界上最出色的匠人的精明,卻唯獨沒有內省,沒有對於自身的批判。在所有涉及自身的方面,大部分大陸作家都或者用一些白日夢來加以美化,或者用古代文化提倡的虛無主義來化解矛盾。
沒有精神追求的文學是偽文學,描寫表面的經驗的文學則是淺層次的文學。這在當今的文學發展中好像是個世界性的問題。物質世界的飛速發展已經使得大部分作家越來越懶,越來越滿足於一些表面經驗,而讀書的人,也在一天天減少。據說實驗小說在日本這樣的國家已經很難得到出版了,而集體自殺的事件在這個國家倒屢屢發生;又據說連在德國,這個思想之父的國度裡,人們也不看實驗小說了。幻滅感如同黑色的幽靈在世界遊蕩。然而我仍然相信,那條隱秘的長河是不會斷流的,儘管歷史有高潮也有低谷。任何時代總會有那麼一小部分人,以自己默默的勞動為那條河流注入新的活力。延續了幾千年的理想還將延續下去,同這個浮躁、淺薄而喧鬧的世界對抗。
偉大的作品都是徹底個人化的。因為人只能在真正個人化的寫作中達到自由。不在寫作的瞬間拋開一切物質的累贅,不同物質劃清界線,靈感就無法起飛。而這種活動力圖達到的就是個人的人格獨立。要做到這一點對於一位中國大陸作家是特別困難、特別需要勇氣的事。文學的實踐就是這樣一種操練。像西方作家但丁或歌德那樣來認識、拯救自身,並將其作為最高的目標的人在大陸太少太少。一談及文學,人們就理所當然的認為只同表面的經驗,“共同的”現實有關,接下去自然就只能涉及如何樣完善表達的“技巧”,如何樣將陳詞濫調弄出些“新意”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