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程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不是嘛。”李爸倒是沒認真聽什麼同學的事兒,但是見到這個老四狀態好一些了,也趕忙順著說道。
在場唯獨李珊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李珊這幾年見多了無良的朋友、無良的父母、無良的兒女,深刻發現不僅讀書時法學和醫學的課業任務量最重,步入社會進入職場後依舊發現醫院和法yuan是最能見識到人性善與惡的兩級分化的地方。
李珊想看來這個父親具有一定的暴力傾向,幸虧當初沒有將孩子判給他,要不然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呢?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規定,離婚糾紛中,對於已滿八週歲的子女,在確定由哪一方直接撫養時,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由於未成年人年齡及智力發育尚不完全,基於情感、經濟依賴等因素,其表達的意願可能會受到成年人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應當全面考察未成年人的生活狀況,深入瞭解其真實意願,並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判決。所以在確定撫養人時需慎重考慮男方的家暴因素,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孩子由最有利於其成長的母親直接撫養,有助於及時阻斷家暴代際傳遞,也表明了對婚姻家庭中施暴方在法律上予以否定性評價的立場。
“姐,你說只有肢體暴力算暴力嗎?”
李珊聽到這個問題後,腦海中閃現出一段曾經讀過的案例:王女士與李姓男子是夫妻。雙方因家庭瑣事經常發生爭議,李某多次以跳樓、到王某工作場所當面喝下農藥等方式進行威脅,王某亦多次報警皆協商未果。為保證人身安全,王某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精神暴力的危害性並不低於身體暴力的危害性。案例中李姓男子雖未實施毆打、殘害等行為給王女士造成身體損傷,但其自傷、自殘的行為必定會讓王女士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導致王女士精神不自由,從而按照李某的意志行事。該行為就屬於精神暴力。所以其實精神暴力也屬於暴力,不只限於肢體暴力,而且有的時候精神暴力的傷害程度要明顯高於肢體暴力,其對受害者的傷害持續時間更長,例如有的時候青少年的幼年時期受到的傷害會嚴重影響他成年之後的選擇與人生路。
“不是,精神暴力也屬於暴力,有的時候精神暴力的危害性還會嚴重高於肢體暴力,例如一方透過多次的自傷自殘來使對方服從自己的安排的行為也屬於精神暴力,因為長此以往會令相對方喪失自主選擇權,漸漸地失去社會意義上的人身自由。”
“太可怕了,感覺精神暴力比肢體暴力還要可怕!”
“是啊,肢體暴力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