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6月16日。1977年的這一天,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火箭專家、大師級人物馮·布勞恩去世。1888年的這一天,著名的《國際歌》誕生。今天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忌日。
<h3>| 馮·布勞恩去世 |</h3>
馮·布勞恩應該算是20世紀推動人類科技發展最重要的工程科技大師。科技分成了理論科技和工程科技兩部分,比如說對於火箭、導彈這種東西,理論科技要計算出火箭、導彈的各種引數,但是光有理論不行,還得靠工程科技把火箭和導彈給造出來。在火箭製造方面,美國有兩位最重要的大師級人物,一個叫馮·卡門,一個叫馮·布勞恩。馮這個姓氏其實是普魯士貴族的一個姓氏,在德軍中有很多元帥、大將什麼的都姓馮,所以在德國姓馮的一般都是貴族。
馮·卡門是火箭理論方面的專家,他是德國物理學家普朗特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普朗特大師是空氣動力學的奠基人,整套空氣動力學的理論都是他研究出來的。普朗特大師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就是馮·卡門,他的最後一個博士研究生是陸士嘉博士,就是我的外婆。馮·卡門也有很多弟子,他有一個著名的博士研究生,就是錢學森先生。錢學森先生在小學的時候和我外婆是同學,但後來論輩分,錢先生應該管我外婆叫師姑。
馮·卡門在美國奠定了火箭空氣動力學的理論基礎,但是後來把火箭製造出來的是著名的火箭專家馮·布勞恩。馮·布勞恩是德國人,戰後被美國人從德國作為戰犯抓到了美國。當時世界上最先投入實戰的導彈有兩種,一種是彈道導彈,叫V2;還有一種是巡航導彈,叫V1。這兩種導彈都是由馮·布勞恩在德國主持研製的,當時德國用這兩種導彈,在二戰中幾乎把倫敦、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夷為平地。後來德國甚至在潛艇後面加了兩個大的彈筒,把導彈拖到了紐約外海,準備朝紐約發射V2導彈。幸虧後來盟軍登陸,登陸以後把德軍的V1、 V2的發射場都佔領了,再加上盟軍的轟炸等,最後才沒有造成對紐約的巨大傷害。
德國在二戰期間的火箭技術領先世界很多,所以後來蘇、美兩國打到德國以後對德國的火箭技術的搶奪採取了不同的方法。蘇聯是派人到處搶火箭的設計圖紙,而美國是到處搶設計火箭的人。對於火箭技術來講人是更重要的,圖紙是人設計出來的,人記得這個圖紙,把人搶回去不就行了。蘇聯當時是搶了大量的火箭設計圖紙,後來蘇聯靠這些圖紙也製造出了自己的導彈、火箭。整個冷